耿曉非副主任醫師
解放軍第309醫院神經內科
擅長領域:對急性腦梗塞、腦出血的診斷和治療,急性腦血栓的動靜脈溶栓治療;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病和偏頭痛的診斷和治療。?
執業經歷: 耿曉非,副主任醫師、醫學碩士,現任解放軍總醫院第二附屬醫院(原309醫院)重癥肌無力治療中心副主任,兼神經內科副主任;擅長對急性腦梗塞、腦出血的診斷和治療,急性腦血栓的動靜脈溶栓治療;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病和偏頭痛的診斷和治療。在重癥肌無力、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等神經肌肉疾病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診斷治療經驗。 醫者有大愛仁者父母心——記神經內科副主任耿曉非 耿曉非:副主任醫師、醫學碩士,神經內科副主任,擅長對急性腦梗塞、腦出血的診斷和治療,急性腦血栓的動靜脈溶栓治療;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病和偏頭痛的診斷和治療。 率真耿直,熱情似火,一頭和年齡不相稱的華發,言談間透露出激情與活力,這是神經內科副主任耿曉非,一個愿意把青春和熱血無私奉獻給患者的醫生。 采訪在清新的早晨進行,還沒坐穩,話匣子便已經打開。“我認為醫生要有愛心,像父母愛護孩子一樣,關心呵護患者,要如春風般溫暖”,耿曉非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在他看來,作為一名醫生,醫術固然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愛心、要有仁心,醫病更要醫心,在一定程度上,用如春風化雨般的愛去溫暖患者,更能夠使他們盡快走出病魔的折磨。 耿曉非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但凡接診的病人,他都要對他們進行細心的講解和解釋,力求讓患者和家屬了解更多的信息,以便作出正確的決定。他認真探究患者和家屬的內心世界,力求用最簡潔最直觀的語言描述病情,讓患者得到心靈創傷后溫暖的慰藉。耿曉非還時常教導科室的醫護人員,不論任何情況都不能和患者或家屬發生矛盾,他們是帶著十分期望和萬分焦急的心情來院就診的,即使有情緒上的激動也是情有可原的,作為醫護人員要平心靜氣、耐心細致去接待每一位患者及家屬。 談起從醫的往事,耿曉非快樂而慶幸地講述一段經歷。改革開放初期,百廢待興,“科學是第一生產力”深入人心,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年輕的耿曉非暗下決心,“不從教、不從醫”,要做一名科學家或地質專家,然而,這卻與父母的期望背道而馳。高考結束后,耿曉非按照父母的意愿選擇了第四軍醫大學,由此走上了從醫的道路。 然而,當他進入到浩渺的醫學海洋時,便被深深地吸引了,他愛上了這個職業,用無悔的青春奉獻給醫療衛生事業。他感嘆地說:當年,這真是一個正確的決定。救死扶傷的成功喜悅無以言表,干自己想干的事業,讓人快樂無窮。 畢業后,耿曉非來到309 醫院,26年來,他兢兢業業、恪盡職守,用忠誠和奉獻詮釋著當代軍醫的職責與使命。 詳細介紹
*以下號源由妙手醫生專業認證,僅展示近4周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