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中允主任醫師
解放軍第309醫院核醫學科
擅長領域:從事核醫學?
執業經歷: 潘中允,男1932年上海出生,祖籍浙江吳興。1957年畢業于北京醫學院醫療系,留校任附屬第一醫院放射科醫師,1958年受命組建核醫學科(原名同位素室),從事核醫學至今。1962-1963年在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師從王世真教授,進修實驗核醫學。1983-1984年由WHO選派,赴美國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大學、Wadsworth榮民醫院和南加州大學留學,師從著名PET先驅、神經核醫學專家D.E.Kuhl和著名臨床核醫學專家W.H.Blahd,并受到R.A.Hawkins、著名放射性藥物專家W.Wolf和著名核醫學教育專家J.F.Ross的指導,學習臨床核醫學、PET、放射性藥物評價和核醫學教育等?;貒罄^任核醫學科和研究室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 1986年晉升教授和主任醫師,1993年起任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兼職教授。歷任中華醫學會核醫學會第二、四屆理事,第三屆常務理事,第一、二屆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第一~五屆中華核醫學雜志編委,1998年起任中國醫學影像技術研究會副會長。 1990-2000年任北京醫科大學臨床藥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1994年起,歷任衛生部《核醫學衛生防護與質量保證管理規定》和《核醫學顯像系統臨床應用規范》兩個起草小組組長,衛生部基本藥物遴選——放射性藥物組召集人和《國家基本藥物》、《國家基本藥物臨床手冊》的放射性藥物章節編寫人。2002年任科學技術部國家科技攻關課題《國家級醫療器械新產品開發指南》核醫學設備分題負責人。 共主編五本專著。1984年出版《放射性核素診斷學》(81萬字),該書既有先進而系統的理論知識,又有普及提高兼顧的實用技能,是當時我國應用最廣的核醫學參考書和研究生教材之一,美、英、加、法、日、港臺均有收藏,于1988年列入教委第三輪教材編著計劃,進行升級擴展,1994年以《臨床核醫學》之名再版(92萬字),1999年第二次印刷。1995年出版了配套的《現代核醫學診療手冊》。1990年出版《簡明核醫學》,1994年再版,2004年第三版,已印刷十一次, 共10萬余冊,同時配套錄像帶和幻燈片一、二集,是我國高等醫藥院校采用最多的醫學本科生核醫學教材之一,臺灣曾決定以繁體字印發,以色列擬以英文出版。2002年主編《PET顯像與核素治療》, 于2004年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參加近30部其它醫學專業專著的有關核醫學章節編寫,發表論文80余篇。共獲國家、部委和省市級科技獎10余項。 1982年由中國核學會核醫學會選派, 經中國核學會、中國科協和國家科委批準,與夏宗勤教授一起隨王世真院士出席在巴黎和倫敦舉行的第三屆世界核醫學和生物學大會及其分會, 本人并以壁報形式介紹了131I-6-碘代膽固醇腎上腺皮質顯像和用雙核素方法評價新的腎顯像劑131Inm-DMSA。以后多次赴美、英、法、德、比、奧、意、荷、匈、原蘇聯、加、澳、巴西、阿根延、日、印、以、土、韓、菲等20個國家和香港、臺灣地區,參加30余次國際會議和考察訪問。1990年被國際原子能機構指定為rCBF國際合作研究課題的顧問組成員,并先后作為專家被派往意大利、匈牙利和菲律賓講學, 赴前蘇聯考察。 1988年國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衛生部授予“全國衛生文明建設先進工作者”稱號,自1991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1998年6月退休?,F任中國醫學影像技術研究會名譽副會長、核醫學分會顧問、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倫理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核醫學會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兼職教授和2個專業雜志編委等職,并先后受聘于第一軍醫大學南方醫院南方PET中心任顧問、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北京PET中心任名譽主任、山東省立醫院PET/CT中心任顧問和昆明軍區總醫院PET/CT中心顧問,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總醫院PET/CT特聘專家。 詳細介紹
*以下號源由妙手醫生專業認證,僅展示近4周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