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嘉瑜主治醫師
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腎移植科
擅長領域:泌尿生殖系疾病、膀胱腫瘤、腎臟移植?
執業經歷: 馮嘉瑜,男,主治醫師,講師,博士,科室副主任。主研方向:尿生殖系疾病、膀胱腫瘤、腎臟移植。個人受訓情況:1993.9-1998.7:第三軍醫大學醫療系,獲學士學位;1998.8-2001.8: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泌尿外科,住院醫師,助教;2001.9-2004.7:第三軍醫大學泌尿外科碩士研究生,獲碩士學位;2004.9-2005.8: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講師;2005.9-2008.7:第三軍醫大學泌尿外科博士研究生,獲博士學位;2008.8-2010.6:第三軍醫大學泌尿外科,主治醫師、講師。2010.7至今:第三軍醫大學泌尿外科副主任。 臨床:熟練掌握移植器官切取、移植、術后管理及并發癥處理。熟練掌握普通泌尿外科常見疾病開放手術治療。熟練掌握泌尿外科腔鏡手術(包括后腹腔鏡、輸尿管鏡、TURP等)。建立和維護了泌尿外科移植患者隨訪系統(TPMS),達到每年3000人次的隨訪量。 全程參與該院“胰腎聯合移植”攻關小組(受訓一年2個月)。參與泌尿外科“移植腎副腎動脈重建”、“新型尿道拖入術”新術式的建立和改良。對疑難、危重患者處理能提出有價值建議。在科室工作期間協助科室領導完成各項工作包括: ⑴建立并維護了我科腎臟移植隨訪管理系統(TPMS),該系統能夠對我科所有移植患者進行長期隨訪,并與國內超過25家移植中心進行數據交流和共享。該系統加強患者數據的相互交流和資源共享,促進我科移植中心高質量的臨床研究,加強國內移植患者的長期隨訪工作。該系統建成和使用后在全國各移植中心評價較好,并受到羅氏公司資助。 ⑵本科畢業后參與我院胰腎聯合移植攻關小組,全程參與我院進行的5例胰腎聯合移植患者的手術和術后救治,時間:14個月。在全院專家集體攻關的過程中積累了移植醫學的豐富經驗。在科室人員緊張的情況下,參與移植醫療工作外勤任務較多,先后在云、貴、川、湖北、陜西等地參加取腎工作30余次,熟練掌握了大器官切取、保存、移植等臨床技能,在科室較早地獨立進行腎移植醫療工作。參與改進了移植腎副腎動脈新手術術式的確立。在泌尿外科領域,能熟練處理泌尿外科常見病及并發癥。參加工作后臨床業務水平穩步提高,現已經熟練掌握泌尿外科腔鏡手術。2004年先后獨立完成腹腔鏡下腎癌根治術、腎上腺腫瘤切除術,腎囊腫去頂減壓術;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尿道狹窄內切開術、膀胱腫瘤電切術輸尿管鏡檢查等腔鏡手術,無一例出現意外。參與對尿道拖入術治療后尿道狹窄的術式的改進,結果將于2008年12月在Journal of urology雜志發表(IF:5.2)。 參加工作以來發表科研論著、教學論文17余篇。 2004年獲校管課題資助一項(激活BTLA介導的負性共刺激信號對移植耐受的研究),經費:3萬元。 2007年獲校臨床科研基金資助一項(多腔腎盂、膀胱沖洗引流管的研制),經費:3萬元。 2008年獲重慶市自然基金資助一項(HVEM-BTLA信號通路影響外周T-reg功能及分化的機制),經費:2萬元 以第三完成人完成腎移植模型建立電視教材一部。 獲國家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5項。 臨床研究方向:1、泌尿外科微創腔鏡技術 2、腎臟腫瘤的保留腎單位治療 3、器官移植臨床免疫耐受誘導 4、器官移植中血管重建技術應用 5、器官移植隨訪系統建立和維護 6、全向電子窺鏡的開發 7、止血劑、生物粘合劑的開發 科研方向和動態:1、調節性T細胞對移植物慢性排斥反應的影響;2、共刺激分子對Treg分化的影響;3、全向電子窺鏡開發;4、生物止血劑、粘合劑開發;5、參與了腎移植慢性排斥的免疫自穩干預及機制研究 科研成果(課題):校管課題一項、重慶市自然基金一項、臨床創新基金一項 科研獲獎(獎勵):重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應用研究:1、全向電子窺鏡開發;2、生物止血劑、粘合劑開發 詳細介紹
*以下號源由妙手醫生專業認證,僅展示近4周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