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涌副主任醫師
浙江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
擅長領域:腦血管病、帕金森病,以及多發性硬化、重癥肌無力和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等神經免疫性疾病的診治,并對神經系統疑難病的診治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執業經歷: 畢涌,2007.06獲浙江大學神經病學專業臨床醫學碩士學位,畢業后一直于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工作,2015.06開始于浙江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工作。主要從事中樞神經系統炎癥損傷機制和干細胞修復、以及神經電生理等方面研究,并分別于2012和2014年入選溫州市政府“551人才培養工程”第三和第二層次培養人選;浙江省高校“十二五”神經生物學重點學科,“神經變性疾病的發病機制,早期診斷,靶向治療”研究方向學術骨干。擅長腦血管病、帕金森病,以及多發性硬化、重癥肌無力和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等神經免疫性疾病的診治,并對神經系統疑難病的診治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目前承擔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五項(第一1項,第二3項,第三1項)。作為課題主要完成者獲得浙江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1項,浙江省醫藥衛生科技獎三等獎2項。發表論文20余篇,其中一級期刊收錄10余篇。 承擔的科研項目: 1. 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1) GDNF基因修飾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帕金森病及T細胞免疫機制研究(NO.Y2101091,1/7,10萬,結題中); (2) 骨髓間充質干細胞調控Th17/Treg平衡治療帕金森病的實驗研究 (NO.LY15H090019,2/7,8萬); (3) β-NGF基因修飾骨髓間充質干細胞治療感音神經性耳聾的實驗研究(NO.LY14H130002,2/7,9萬); (4) 重組pcDNA-Rapsyn-MuSK靶向治療重癥肌無力的實驗研究 (NO.LY13H090010,2/7,8萬); (5) 重組IL-17基因轉染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EAE模型鼠的研究(NO.Y208949,3/7,8萬,已結題)。 2. 溫州市科技計劃項目 (1) MSCs介導Foxp3/RORγt軸調控帕金森病中Th17/Treg平衡 (NO.Y20140684,1/7,3萬); (2) 帕金森病自主神經病變的研究 (NO.Y20100275,1/7,已結題); (3) 多發性硬化自主神經病變多項目前瞻性研究 (NO.Y20090004,2/8,20萬, 已結題); (4) Th17/Treg 細胞平衡在缺血性卒中腦損傷中的作用 (NO.Y20130214,3/6)。 3. 杭州市社會發展專項科技項目 (1) 抑郁癥和焦慮癥心率變異度及皮膚交感反應臨床研究 (NO.20061133B17, 4/7,15萬,已結題)。 科研成果: 1. 抑郁癥和焦慮癥心率變異度及皮膚交感反應臨床研究 (浙江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6/9;NO. 0903238-1); 2. 重癥肌無力核酸疫苗研制及其對乙酰膽堿體的保護作用(浙江省醫藥衛生科技獎,三等獎 3/5;NO. 12080); 3. 多發性硬化自主神經病變的多項目、前瞻性研究(浙江省醫藥衛生科技獎,三等獎 2/9;NO. 15049)。 個人榮譽 1. 2012年獲溫州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優秀班主任”; 2. 2012年入選溫州市政府“551人才培養工程”第三層次; 3. 2014年入選溫州市政府“551人才培養工程”第二層次; 發表論文: 1. 畢涌,林曉濱,李曉莉等。綠色熒光蛋白轉基因小鼠骨髓間充質干細胞腦內移植后的成活及遷移。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2014,21(4):236-240。 2. 畢涌,洪娟,林曉濱,等。人β-NGF基因修飾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對帕金森病大鼠行為學的影響。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14,30(3):473-478。 3. 戚飛騰,熊凌杰,等,畢涌*。帕金森病初診患者自主神經病變與認知功能障礙的研究。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2014,21(1):12-15。(通訊) 4. 畢涌,龔潔芹,李佳,等。自發性低顱壓并發腦靜脈血栓形成四例磁共振成像特征。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14,13(4):298-301。 5. 畢涌,陳國錢,陳為安,等。進行性多灶性白質腦病的臨床診治分析:附病例報道。中國全科醫師雜志,2014,17(11) :1304-1306 。 6. 畢涌,龔潔芹,王漢旻,等。自發性低顱壓并發腦靜脈血栓形成四例臨床和影像學特征。中華神經科雜志,2013,46 (12):856-862。 7. 畢涌,洪娟,李力群,等。重組質粒pcDNA3-β-NGF的構建及其轉染小鼠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生物學活性的研究。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13,29(11):2082-2087。 8. 畢涌,洪娟,李佳,等。調節性T細胞緩解帕金森病中多巴胺神經元炎性損傷。國際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雜志,2013,40(4):349-352。 9. 畢涌,張旭。帕金森病的治療進展,臨床內科雜志,2011,28(12):807-810。 10.畢涌,葉強,張旭。產后子癇性腦病的顱腦磁共振成像特征,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雜志。2009,11(6):647-649。 11.畢涌,胡興越,王崢,等。抑郁癥患者交感神經皮膚反應的研究。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8,30(12):819-822。 12.畢涌,陳煒,沈玨,等。抑郁癥首次發病患者皮膚交感反應研究。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08,34(8):501-503。 13.畢涌,陳煒,胡興越。抑郁癥腦誘發電位相關研究。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07,34(1):22-25。 14.柯建明,李佳,謝甬淋,畢涌,張旭。LIF基因慢病毒載體構建及其在人脂肪間充質干細胞的表達。中華全科醫學,2015,13(5):700-702。 15.謝甬琳,畢涌,張旭。脂肪間充質干細胞調節CD4+T細胞免疫在多發性硬化治療中的意義。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志,2014,14(10):854-857。 16.謝甬琳,戚飛騰,童洋萍,畢涌,張旭。人脂肪間充質干細胞的分離培養及凍存前后生物學變化。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2013,20(4):263-266。 17.張揚,陳為安,畢涌,等。107例伴有胼胝體壓部可逆性病灶的臨床癥狀輕微的腦炎/腦病臨床分析。中華全科醫學,2014,12(6):875-878。 18.張揚,陳為安,畢涌,等。帕金森病認知功能障礙的篩查及恩必普治療的臨床觀察。中華全科醫學,2014,12(5):745-747。 19. 戚飛騰,章小微,童洋萍,謝甬淋,畢涌,張旭。帕金森病初診患者自主神經功能障礙臨床研究。中國全科醫學,2014,17(9):1001-1004。 20.洪娟,畢涌,方練。改良Epley復位法聯合倍他司汀治療后半規管良性陣發性 位置性眩暈的臨床研究。中國全科醫學,2012,15(2):622-624。 21.陳為安,畢涌,張揚,等。非酮癥性高血糖合并偏側舞蹈癥臨床與影像特征分析。中國全科醫學,2011,14(5):1589-1591。 22.陳為安,陳國錢,畢涌,等。脂質沉積性肌病的臨床及病理學分析。浙江醫學,2011,33(4):541-542。 23.周瑞瑞,畢涌,張旭。多發性硬化自主神經病變的研究。國際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雜志,2011,38(5):474-477。 24.蔣紅,畢涌,呂文,等。亞臨床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電生理特點及診斷。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9,31(7):495-497。 25.蔣紅,畢涌,呂文。2型糖尿病患者皮膚交感反應的波形變化特點。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7,29(10):704-706。 周五全天 詳細介紹
*以下號源由妙手醫生專業認證,僅展示近4周號源
王殿華主任醫師
北京崇文中方中醫醫院 · 神經內科
擅長:腦血管病、帕金森病,以及多發性硬化、重癥肌無力和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等神經免疫性疾病的診治,并對神經系統疑難病的診治積累了一定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