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毅主任醫師
山西大醫院老年腫瘤科
擅長領域:蛋白質指紋技術與圍化療期醫學研究?
執業經歷: 裴 毅:主任醫師,山西大醫院老年腫瘤內科科主任,山西醫科大學老年醫學碩士研究導師,山西省第三批醫學后備學科帶頭人。 簡 歷: 1983年7月-2011年12月 山西省腫瘤醫院內科,歷任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 1998年9月-2002年3月 山西省腫瘤醫院高干病房副主任 2002年3月-2003年3月 山西省腫瘤醫院特診科科主任 2003年3月-2011年12月 山西省腫瘤醫院特診科/老年病科科主任 2011年12月 調入山西大醫院老年腫瘤內科 社會兼職: 中國抗癌協會臨床腫瘤學協作中心(CSCO) 執 委 中國老年學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 執 委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標志物專業委員會 委 員 中國科學技術監察委員會 副理事長 山西省腫瘤防治辦公室 專 家 山西省醫師協會老年專業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山西抗癌協會腫瘤化療專業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山西抗癌協會腫瘤轉移與復發專業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山西省抗癌協會心身疾病專業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山西醫學會老年專業委員會 常 委 山西省老年學會、老年腫瘤專業委員會 常 委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編 委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審稿專家 臨床專業:老年腫瘤學——老年消化腫瘤 專業方向:蛋白質指紋技術與圍化療期醫學研究 1982年12月畢業于山西醫科大學醫學系,第二年分配至山西省腫瘤醫院內科,從事老年消化道腫瘤內科診斷、治療及科研工作二十九年。1996年作為山西省首批醫學后備學科帶頭人,赴北京大學臨床腫瘤學院師從全國腫瘤內科學界著名胃癌專家金懋林教授學習。在老年腫瘤的內科綜合治療、骨轉移癌痛的治療、腫瘤營養支持治療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工作中創立了《圍化療期醫學-Peri-Chemotherapeutic Medicine》這一醫學邊緣學科。已完成其中的35項子課題研究。其代表性的研究是:老年惡性腫瘤鞏固治療診斷指標及治療方法建立;提出了老年惡性腫瘤治療中,亞臨床期蛋白質—熱卡營養不良的概念及診斷、治療方法,提出應將T-淋巴細胞rDNA轉錄活性分析(Ag-NORs)作為一種腫瘤免疫指標、營養指標及腫瘤患者預后指標用于臨床,以血液流體力學與藥代動力學兩種學科相滲入所設計的“血液流變可復性技術”用于治療骨轉移癌痛。建立老年腫瘤患者病情惡化的炎癥介質級聯反應診療平臺,應用于臨床。提出老年腫瘤綠色治療的概念,主持制定老年腫瘤內科單病種綠色抗腫瘤療法的臨床治療路徑,創立了蛋白質指紋技術在臨床腫瘤的系列應用研究。 其中原創發現有: ①采用SELDI技術發現了能預測惡性腫瘤患者病情惡化及死亡即將發生的蛋白質指紋——LGT蛋白質指紋,并建立了LGT指紋的動物模型,申請國家專利,同時發現了能消除血清中該蛋白質的治療方法及藥物。 ②采用SELDI技術,捕獲了一組能預測吉非替尼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療效的蛋白質指紋,建立了各種抗腫瘤藥物療效預測的研究平臺。 ③于2000年發現了惡性腫瘤患者化療后白細胞下降的3種原因,提出了維生素B6治療的臨床價值。作為科主任制定并實現科室的學科發展方向,建立了老年病科各學科組的發展目標。目前招收山西醫科大學老年腫瘤學碩士研究生26名,已畢業21名。 指導下級醫護人員的原創發現: 于2005年在腫瘤焦慮患者血清內發現一組特殊的蛋白質組,該指紋圖譜的出現,標志著腫瘤患者的心理因素將對其生活質量和臨床治療有嚴重的影響甚至使病情惡化加速死亡,目前已申請課題2項,發表論文10余篇。 科研工作:主持國家學會級課題2項,省部級課題5項,院所課題3項,完成并向臨床轉化科研工作10項。 學術成果:原創發現3項,完成鑒定成果3項,科技成果進步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優秀論文獎8項,著書1部,發表論文81篇,其中第一作者30篇,通訊作者38篇, 其他13篇。 詳細介紹
*以下號源由妙手醫生專業認證,僅展示近4周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