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軍主任醫師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影像放射科
擅長領域:骨關節、泌尿、乳腺影像診斷;惡性腫瘤、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及周圍血管疾病的介入診療?
執業經歷: 王芳軍,男,原籍湖南衡南,1962年8月生。現為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教授、研究生導師、影像科主任、影像學教研室副主任,兼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醫學影像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影像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介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師協會放射醫師分會常委,介入醫師分會常委,廣東省抗癌協會腫瘤影像與介入診治專業委員會常委、廣東省放射學會委員,廣東省醫學會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庫成員等學術職務,《中國中西醫結合影像學雜志》編委。 1983年畢業于中山醫學院醫學系,1999年獲廣州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臨床專業碩士學位,從事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一線工作已達30年,將介入放射學與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有機結合起來,對周圍血管疾病、惡性腫瘤、股骨頭壞死以及不孕癥等疑難病癥進行了研究,取得了積極的成果,對骨關節及乳腺疾病的影像診斷有較深的造詣。引進開展了多項醫療新技術,填補了本單位的空白,如:下腔靜脈濾器置放術、血管內球囊導管擴張成形術,血管內支架置放術、膽道內支架置放術、下腔靜脈阻塞再通及成形術、經股動脈皮下藥盒埋植術、脾部分栓塞術、CT介導下囊腫穿刺術、膿腫引流術、病灶活檢術等等。特別是提出“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雙向溶栓術”、“球囊導管恒速恒壓法子宮輸卵管造影”等診療新方法,引起國內同行的廣泛興趣和關注,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局授權專利三項。 主持或主要承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廣東省科委、教育廳、省中醫藥局以及大學等科研課題3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獲廣東省及大學科技進步二等獎、一等獎等三項,獲廣州市醫學會和廣東省科協三等獎各一項。擔負研究生、七年制及本、專科《臨床醫技課》、《骨傷科影像學》、《婦科影像學》等課堂教學任務,獲“受學生歡迎的任課老師”、“教學工作先進個人”等光榮稱號。培養和協助培養博士研究生3人、碩士研究生15人。 主編衛生部十二五規劃教材《影像學》及配套光盤,主編影像科普著作《巧用光和影,病魔難遁形-醫學影像漫談》,任副主編編寫中醫藥行業十二五規劃教材《針刀影像診斷學》、《臨床醫技學》,另任編委或兼學術秘書編寫衛生部十一五規劃研究生教材《臨床醫學影像學》等教材或專著四部。多次參加國內外學術活動,累積有學術論文100余篇次參與交流,多次在省內外學術講壇進行專題講座。1999年作為主要成員之一成功組建了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影像專業委員會,迄今為止已主辦1次全國中西醫結合影像學術大會、6次省級學術會議及再教育學習班,主編《論文集》及《學習班講義》。2013年帶領我院醫學影像科在廣東省臨床重點專科申報中取得成功,使本專科成為廣東省首批獲得此項殊榮的影像科之一,在本學科領域已經確立了較高的學術地位。 詳細介紹
*以下號源由妙手醫生專業認證,僅展示近4周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