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鼎祺主任醫師
北京廣安門醫院心血管內科
擅長領域:心腦血管病、疑難病?
執業經歷: 1940年9月加入中共地下黨,仍在家鄉讀書作掩護,高中畢業后從父親陳治良學習中醫多年,與父長期為我地下黨、新四軍服務,秘密做反偽抗日工作。解放后(1950年)曾獲無錫縣人民政府頒發的義務防疫工作優良獎狀。1951年10月調來北京,任衛生部第四醫院(隆福醫院前身)內科醫師。1954-1959年調干到天津醫大本科畢業,1959年8月,分來中醫研究院,同年9月參加衛生部西學中班脫產學習中醫。 1961年實習起,從名老中醫蒲輔周為師。1962年2月西學中班畢業。獲衛生部長李德全頒發的“學習成績優良”的獎狀。畢業后隨蒲師同任中央首長保健醫多年,常得到周總理、鄧穎超同志的教導,(詳見中研院40周年特刊135-138頁)。繼承蒲師內、婦、兒科15年。1965-1966年在阜外醫院進修心血管病1年,回廣安門醫院后成立了心電圖室,1974年接受衛生部研究冠心病的任務,任廣安門醫院心血管研究組副組長,發明了人工麝香含片及其氣霧劑治療心絞痛有良效,為“救心丹”、“冠心蘇合丸”、“麝香保心丹”等方香開竅制劑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蒲師的指導下研制了“冠通丸”治療冠心病,總結過100例病人的良好療效,九十年代門診共不應酬。 1978年起與北京朝陽醫院翁心植心血管病專家協作,一同設計了用益氣活血中藥(為中藥組)與單純西藥(對照組)對比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三年間共觀察430例(由他常駐朝陽醫院精心觀察),中藥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的統計學意義。又進行用此中藥與西藥對比觀察病人血小板的聚集功能,伸展試驗及電解下超微結構變化等實驗,均是中藥組優于對照組,此項成果,于1982年獲中醫研究院院級成果獎,后經專家們鑒定,1983年獲衛生部乙級科技成果獎。 1991-1992年公派至馬來西亞,任該國首都中醫學院教授,并任吉隆坡中國中醫專家診療中心專家。曾任碩士研究生導師,全國第二屆師承制導師,曾為吉隆坡、新加坡開業醫師講中西醫結合診治心、肺、腦血管病,蒲輔周的內、婦、兒科醫療經驗等。 曾撰寫過(含個人或同道們)醫學書籍10本,如《蒲輔周醫案》、《蒲輔周醫療經驗》、《蒲輔周研究》、《常見病醫療手冊》、《中醫診療常規》、《干部健康手冊》、《專家醫案精選》等。 發表過中、英文論文110余篇,如“以益氣活血為主治療急性心梗430例的療效觀察(中醫藥國際會議論文集第78頁)”;“Acute Myocardial infaction Treated with YiQiHoYue Mixture(中醫雜志英文版1986年9月第165頁)”;“中西醫結合搶救急性心梗伴發感染性休克病例(中西醫結合雜志1985年第154頁)”;“冠心病是人類健康的大敵(馬來西亞南洋商報保健欄1992年2月20日)”;“應重視對高血壓病的防治(中國家庭醫學研究雜志2000年6月第129頁)”;“中西藥對比治療咳喘348例療效觀察(實用中醫內科雜志1997年4月)”等。 2001年10月獲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中西醫結合貢獻獎”。他從事中西醫結合臨床,運用中、西醫兩套方法,取長補短,搶救了不少危重患者,在醫療、科研、教學的50余年中,勤勤墾墾,兢兢業業,為完成黨交給的任務盡了自己的努力。 詳細介紹
*以下號源由妙手醫生專業認證,僅展示近4周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