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松主任醫師
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小兒神經內科
擅長領域:小兒腦性癱瘓、高熱驚厥、智力低下、兒童時期精神障礙,小兒腦電圖、CT、MRI等的診斷研究?
執業經歷: 張慶松,男,主任醫師,1939年11月出生。大學本科,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6年獲《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湖北省省管專家》,1990年、1992年分別獲《湖北省白求恩式衛生工作者》、《湖北省衛生系統模范工作者》同濟醫大兼職教授、優秀教師獎、全國家庭教育優秀園丁獎。原任本院小兒內科主任、小兒神經康復科主任、湖北省和武漢市兒科學會常務委員兼小兒神經學組組長、中南六省小兒神經學組組委、湖北省急性弛緩性癱瘓(afp)專家組成員。現任本院小兒神經康復科特聘主任醫師、中國康復醫學會兒童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小兒腦癱康復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湖北省癲癇學會顧問。1964年畢業于武漢醫學院醫療系,由國家分配北京中國醫學科學院科學研究處任實習研究員,先后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學及輸血研究所、北京宣武醫院、衛生部五七醫院(江西省第二人民醫院)兒科臨床研究工作。1982年參加汪梅先、過迪等教授舉辦衛生部(上海)第一屆小兒神經專業醫師培訓班。1987年參加左啟華教授負責的衛生部國家七五攻關課題《全國0—14歲兒童智力低下流行學骨干培訓班》、通過ddsfr、dmt—r、gesell scale、c—wycsl、wisc—cr等六種兒童系列智力量表,獲得優等證書。1983年在湖北省率先建立小兒神經專業,建立小兒神經專科特色門診,建立電生理檢測和系列兒童智力測驗。對小兒腦性癱瘓、癲癇、中樞神經感染、智力低下、兒童期精神障礙、小兒腦電圖、ct、mrl和誘發電位等的診斷積累較豐富的經驗。對小兒腦性癱瘓采用vojta、bobath、peto、上田法等理論和方法,結合中國傳統醫學,總結出一套切實可行的康復理論體系和綜合的康復措施,使小兒腦性癱瘓早期診斷稱為可治之癥。完成科研成果8項,其中五項獲部、省、廳級科技進步二、三等獎。發表專業論文40余篇,其中《極度紡錘波腦電圖的臨床意義》及bender′ s圖形測試》均為國內首次提出。2000年小兒腦癱的研究日本高松鶴吉科研基金獎。參編《實用疾病診療學》、《婦幼衛生詞典》、《嬰兒—初中學生社會生活能力量表》。 詳細介紹
*以下號源由妙手醫生專業認證,僅展示近4周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