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明主任醫師
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骨外科
擅長領域:骨科常見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執業經歷: 王衛明,男,中華醫學會運動醫療分會委員,遼寧省醫學會運動醫療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骨科分會關節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衛生部內鏡專家委員會理事,中國康復醫學會風濕病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華醫學會遼寧省骨科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遼寧省臨床流行病學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大連市臨床解剖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國際關節鏡、膝關節外科及運動醫學協會(ISAKOS)成員,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人選,大連市優秀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1993年畢業于華西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長期從事運動醫學與關節鏡微創外科工作,2001年破格晉升副主任醫師,2005年獲第一軍醫大學醫學博士學位同年破格晉升主任醫師,2006年榮獲第二屆大連市青年科技獎,2007年獲“大連市優秀專家”稱號,2009年獲中國內鏡青年杰出醫師獎并于東北地區首先開展同種異體半月板移植,2010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2011年受國家留學基金委員會全額資助以訪問學者身份赴全美骨科綜合排名第一的美國康奈爾大學附屬特種外科醫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 Ranked First for Orthopedics﹍﹍U.S.News & World Report)訪問學習九個月,期間先后跟隨Answorth A. Allen, MD、David W. Altchek, MD、Struan H. Coleman, MD, PhD、Frank A. Cordasco, MD、Edward V. Craig, MD, MPH、David M. Dines, MD、Stephen Fealy, MD、Bryan Kelly, MD、John D. MacGillivray, MD、Robert Marx, MD、Stephen J. O'Brien, MD、Andrew D. Pearle, MD、Scott A. Rodeo, MD、Howard Anthony Rose, MD、Beth Shubin Stein,MD、Russell F. Warren, MD等16位運動醫學大師系統全面學習運動醫學理論和先進治療技術,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專業開展運動醫學及關節鏡微創外科,長期從事專業運動員關節及韌帶運動損傷的診治,擅長應用關節鏡技術對髖、膝、踝、肩、肘、腕關節的各類疾病和損傷進行微創治療,對于半月板損傷除常規進行大量清理和修整手術的同時,在東北地區率先開展了半月板縫合修復手術,在此基礎上國內率先開展全關節鏡下同種異體半月板移植,最大限度保留和重建了半月板的功能;對關節軟骨損傷應用清理、微骨折成形、“馬賽克”骨軟骨移植修復、自體軟骨細胞移植修復等多種先進技術手段進行治療;對于前后交叉韌帶損傷的治療在東北地區率先開展經前內入路解剖雙束技術重建前交叉韌帶,在國內率先開展解剖雙束技術重建后交叉韌帶,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傳統術式;應用自體或同種異體腱移植治療包括膝關節后外側復合體損傷在內的多發性韌帶損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澄清了對髕股疼痛與不穩的錯誤觀點,應用關節鏡下清理、內側髕股支持帶重建、脛骨結節截骨髕腱止點移位等技術治療髕下脂肪墊擠壓綜合征、膝關節內側滑膜皺襞綜合征、高位髕骨、髕骨復發性脫位、髕股關節發育不良等會導致頑固性膝前痛的髕股關節疾病;根據肩袖損傷的不同情況應用經腱、單排、雙排、縫合橋技術進行關節鏡下微創肩袖修復;對于復發性肩關節脫位僅用前后兩個5毫米的小口關節鏡下盂唇修復就可達到滿意的治療效果;此外應用關節鏡技術盂肱關節松解治療肩周炎、肩峰成形治療肩峰撞擊征、對于頑固性網球肘及肘關節僵直應用關節鏡進行松解、肱二頭肌長頭腱損傷進行長頭腱止點重建、踝關節撞擊征進行踝關節成形、髖股撞擊征進行髖股成形等均獲得了良好的療效。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大連市青年基金、大連市復合人才基金、大連市科技基金、大連市科技中介項目各一項。 自2000年以來主持或作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課題獲遼寧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大連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中華醫學科技二等獎1項,恩德斯醫學科學技術一等獎2項。參編學術專著6部,主編教材1部。近年(自2000年)于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7篇,其中SCI收錄1篇,EI收錄5篇。 詳細介紹
*以下號源由妙手醫生專業認證,僅展示近4周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