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元志
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病理科
擅長領域:?
執業經歷: 病理診斷與研究中心特聘教授 2006年7月畢業于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生化與分子生物學專業,獲博士學位。2007年3月至2014年5月分別任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博士后和高級研究員(Sr. Research Scientist)。在美國工作期間,本人參與完成多項美國NIH P01、R01、R21研究項目、國家“863”及國家重點項目等前沿研究課題。近五年來在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JCI)、Cancer Research.和J Biol Chem.等國際公認的著名期刊上發表原創性研究成果。主要學術貢獻有:(1)首次發現了細胞周期G1期調控因子CDK4的缺失會促進B 細胞淋巴瘤的發生發展,靶向CDK4的治療腫瘤可能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如骨髓抑制等(JCI);(2)發現抑制microRNA-222和-181b對逆轉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藥有一定的幫助(JBC);(3)發現了Hedgehog信號通路是他莫昔芬(Tamoxifen)耐藥的關鍵信號通路并受異常激活的PI3K/AKT信號通路調控,靶向這兩條信號通路可能有助于克服乳腺癌他莫昔芬的耐藥(Cancer Research)。現為美國癌癥學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 AACR)AACR)、美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研究協會會員 (American Society for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 ASAMB) )等著名國際學術機構會員。 2014年5月回國后任廣東醫科大學病理學系/附屬醫院病理診斷與研究中心副主任,推動并主持建立粵西地區分子病理診斷實驗室并通過廣東省臨檢中心認證。同時任湛江市醫學會病理學分會副任主任委員、廣東省病理醫師學會委員、廣東省抗癌學會腫瘤病理專業委員會委員、等學術職務。2014年入選廣東省“揚帆計劃”引進緊缺拔尖人才項目,獲100萬元經費資助,現作為課題負責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目前可支配的研經費(含院內配套經費)500多萬元,指導在讀碩士研究生5名。 主要專業特長包括:病理學及分子腫瘤學教學、研究、臨床病理診斷。同時擅長分子病理診斷數據解讀包括腫瘤二代測序結果的解讀等。研究領域主要包括腫瘤基因組與表觀組變異及癌細胞與微環境共進化分子調控網絡在乳腺癌等腫瘤的耐藥復發和轉移中的作用。 詳細介紹
*以下號源由妙手醫生專業認證,僅展示近4周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