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前德主任醫師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骨科
擅長領域:骨關節疾病,人工關節,股骨頭壞死?
執業經歷: 廖前德,男,骨科學教授,現任湘雅醫院骨科研究室主任、骨科副主任,博士生導師,1952年生,1975年畢業于湖南醫學院并留在湘雅醫院骨科工作至今,湖南省醫學會顯微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湖南省修復與重建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湖南省康復醫學會運動療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湖南省骨科專業委員會委員、湖南省脊柱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 從事骨腫瘤和骨關節疾病研究20多年,造詣頗深,80年代初提出綜合療法,治愈數十例長骨骨化性纖維瘤,在全國性雜志上發表了長骨骨化性纖維瘤的治療,近年來成功地開展了保留肢體的腫瘤保肢療法,切除股骨上段,股骨上、下段,股骨上段等部位腫瘤數十例,應用異體或假體關節置換,保留了膠體的完整和功能,配合化療、放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既改善了病人的心理和精神狀態,又提高了生活質量。骨關節疾病是中老年的常見病,在近20年的臨床研究與實踐中,一方面積極保守治療,有效地保留關節功能,另一方面對各種復雜的創傷性關節炎、嚴重的退行性關節炎,施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如髖關節和膝關節置換,病人年齡最大者89歲,術后功能恢復滿意。在成人和兒童股骨頭缺血壞死的防治方面都有獨到的見解,根據病情采用且非手術或手術方法改善和恢復股骨頭形態,最大限度地保留髖關節的功能。先后在中國科技統計源期刊上發表了有關“股骨頭缺血壞死和“骨關節疾病 論文4編。 1982年參加脊柱側凸的普查與治療,我院是國內最早能開展該項手術的幾家醫院之一,隨后將Luque技術改進并廣泛應用于脊柱骨折、腫瘤和腰椎滑脫的復位固定,“U形棒節段性固定在脊柱滑脫治療的應用”論文發表在同濟醫科大學學報外文版、摘要收錄Asian Hospital,1993年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熱愛醫學教育事業,1995年一1996年對1200人次本科醫療系學生教學,獨創出《外科臨床實習四階段教學法》,1997年評為“湖南醫科大學教學成果三等獎”,由于教學成績突出,獲得了“優秀教師” 稱號。 主編著作2部,《骨科診療手冊》,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外科護理學多選題》,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參編著作5部,在中國科技統計源期刊上發表論文25編。擔任國家和湖南省科研課題各一項;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 應邀參加國際會議學術交流3次。2001年5月馬來西亞蘭卡威骨科會議;2002年8月,法國歐洲脊柱會議;2002年11月加拿大蒙特利爾第17屆北美脊柱外科年會。 詳細介紹
*以下號源由妙手醫生專業認證,僅展示近4周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