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立軍主任醫師
上海長征醫院神外一科
擅長領域:后顱窩和顱頸交界病變的顯微外科手術治療、開放傷和重型顱腦損傷的臨床救治、脊髓空洞和三叉神經痛的顯微外科治療?
執業經歷: 個人履歷:侯立軍,男,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1999年7月獲第二軍醫大學博士學位。2008年和1009年先后赴德國洪堡大學及德國漢諾威神經科學研究所和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學習工作2年。 任職情況:現任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神經外科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神經外科研究所所長。 學術任職:中國醫師協會創傷學分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創傷學分會常委、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分會委員兼神經創傷組秘書、上海市醫學會外科學分會委員、上海市醫學會創傷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兼顱腦創傷學組組長、上海市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兼脊柱脊髓學組組長、全軍神經外科專業委員會常委、上海醫師協會理事、《中華創傷雜志》、《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等雜志編委。 醫療專長:從事臨床工作20余年,有扎實的顯微神經外科功底和嫻熟的神經內窺鏡手術技巧。帶著臨床難題先后赴德國、美國留學,引進、完善多項國外最先進的理念和技術。顱腦損傷救治成績卓著,在國內外具有較高學術影響;開創了顱底外科的新領域:顱底創傷國際先進,全內鏡顱底外科國內領先;復雜腦血管病的微創手術治療形成鮮明特色;顱眶溝通瘤的手術治療有自己見解,產生廣泛社會影響。1、顱腦損傷:致力于顱腦創傷及其合并傷(合并肺損傷、四肢骨折、腎損傷等)、顱腦爆炸傷、顱腦開放傷、兒童傷、老年傷、顱腦創傷后交感神經興奮和顱腦損傷后長期昏迷等復雜顱腦損傷的臨床救治。國際上率先對顱腦戰創傷及其合并傷對進行系統研究,形成了一整套優化完善的救治規范。相關成果《顱腦戰創傷及其合并傷的基礎與臨床研究》以第一完成人獲軍隊醫療成果一等獎。國內外率先對顱腦爆炸傷進行系統研究,相關成果以第一完成人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主編國內第一部開放性顱腦損傷專著《開放性顱腦損傷的診斷和治療》,成為治療開放性顱腦創傷的主要工具書。針對兒童顱腦損傷傷容易出現"發作性呼吸快、心率快、血壓高及大汗淋漓"的臨床特點,提出顱腦創傷后交感神經興奮的診斷、治療和預后標準,有效降低了兒童顱腦損傷的致死率和致殘率。成功救治復雜顱腦損傷患者5000余例,《顱腦創傷關鍵救治技術》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內鏡微創顱底外科:①、創傷顱底外科(顱底創傷):國內外率先倡導并開展顱底創傷的微創手術治療,致力于顱神經損傷(視神經損傷、動眼神經損傷,滑車神經損傷,外展神經損傷,眶上裂綜合征(眼瞼下垂、眼球固定、瞳孔散大)、眶尖綜合征、面聽神經損傷、后組顱神經損傷)、顱底血管損傷(頸內動脈創傷性動脈瘤、頸內動脈海綿竇瘺、硬腦膜動靜脈瘺)、顱頸交界區損傷(骨性結構損傷、韌帶損傷、蓋膜損傷)、腦脊液鼻漏、顱底異物損傷等顱底創傷的微創手術治療。②、腫瘤顱底外科(腦膜瘤,垂體瘤、聽神經瘤、顱咽管瘤、脊索瘤等顱底腫瘤)。③、顱頸交界區畸形的內鏡微創治療。主譯《實用內鏡顱底外科學》,成為內鏡顱底外科的主要參考書。 3、腦血管疾病:(顱內動脈瘤,海綿狀血管畸形,煙霧病,腦卒中,顱內動靜脈畸形,硬腦膜動靜脈瘺,頸內動脈海綿竇瘺,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椎基底動脈狹窄,血管母細胞瘤)。尤其擅長腦干、海綿竇和丘腦等深部海綿狀血管畸形的切除手術和復雜動脈瘤的夾閉手術。主譯《腦血管重建:顯微外科與血管腔內技術》,將國外腦血管疾病治療的先進理念和技術率先引入國內,并推廣應用。 4、脊髓和椎管內病變:椎管內腫瘤(膠質瘤、室管膜瘤、神經鞘瘤、脊膜瘤等)、顱頸交界區畸形、脊髓血管病變、chiari's 畸形、脊髓栓系綜合征、脊髓膨出等。 5、其他: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等顱神經疾病、腦積水、顱骨缺損等。 獲得榮譽: 國家級: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2013年,顱腦戰創傷關鍵救治技術),國家發明專利1項,國家實用專利4項。 軍隊、省部級:以第一完成人獲軍隊醫療成果一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榮獲軍隊創新人才工程"拔尖人才",全軍院校育才"銀獎"。 上海市:上海市領軍人才,上海市衛生系統優秀學科帶頭人(新百人計劃)。 科研:以第一承擔人主持了包括國家科技支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17項,基金總額1000余萬元。 參編著作:發表論文100余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JAMA、Stroke、J. of neurosurgery、Injury、Trauma、Neurotrauma等國際神經外科代表性雜志發表SCI論文15篇,單篇影響因子29.978分;主編(譯)專著3部,參編10余部。 詳細介紹
*以下號源由妙手醫生專業認證,僅展示近4周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