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肩鎖關節半脫位,手法復位難復位嗎
2020-03-14 2916次
病情描述:
肩鎖關節半脫位,手法復位難復位嗎
提示:線上咨詢不能代替面診,醫生建議僅供參考!
答咨詢實錄
為你推薦
-
肩關節脫位手法復位有哪幾種肩關節脫位后,應盡快適當麻醉下無痛復位。老年人或肌力弱者,或者習慣性脫位者,也可在止痛劑下進行。復位手法要輕柔,以免發生骨折或損傷神經等。肩關節脫位分全脫位和半脫位,全脫位復位方法,常用的有三種:足蹬法、柯氏法、牽引推拿法。足蹬法,肩關節前脫位最常用,足跟蹬在腋窩肱骨頭頸處,對肩關節采取外展外旋位牽引,繼而內收、內旋的復位方法。肩關節后脫位的手法復位為,外展外旋的相對的牽引,術者推及肩關節的外側,以幫助肩關節復位。關節囊破損明顯或肩帶肌力不足,存在肩關節半脫位,不需手法復位,宜采用搭肩位胸肱繃帶固定4周。01:34
-
肩鎖關節脫位的分型肩鎖關節脫位,往往是由于外傷引起的,這種外傷往往是摔傷,這種脫位一旦發生之后,我們一般建議患者,最好要到醫院里面,拍一個X片,并且最好和對側做一個對照,看看你的肩鎖關節脫位,到底到了什么程度。我們一般現在喜歡用,肩鎖關節脫位的Rockwood分型方法,把它分為六種程度的脫位。一般來說,對于1度到3度,也就是說3度以內的這種脫位,鎖骨遠端上翹不是特別明顯,我們多數可以建議嘗試保守治療。如果經過保守治療,三個月左右的時間,患者依然有比較明顯的癥狀,或者對運動的要求非常高,這樣的病例,我們可以考慮手術治療。而對于4度和4度以上的,這種肩鎖關節脫位,我們多數會建議,直接采取手術治療的方式。01:22
-
肩關節半脫位復位手法肩關節半脫位是發生在偏癱的患者一側肢體活動受限的肩部,因為長時間的不動而出現肩周組織,肩部肌肉的萎縮,黏連,而肩關節具有關節盂表淺,關節囊松弛,關節活動范圍大的特點,而容易出現肩關節的半脫位。出現肩關節半脫位后,復位是相對比較簡單,就是將局部的上肢向外牽拉以后,復位進關節盂就可以了,但是復位回去以后半脫位容易復發,關鍵因素就是肩關節周圍的肌肉發生了萎縮和黏連,所以要鼓勵患者多進行功能鍛煉。要對患者進行主動,被動的肩關節功能練習,包括屈伸,外展,旋轉,環轉等動作,對肩周的組織,肩部的肌肉進行推拿,按摩,理療,防止肩關節周圍肌肉發生萎縮,防止半脫位的發生。語音時長 01:32”
-
橈骨小頭半脫位手法復位橈骨小頭半脫位一般見于3到5歲的兒童,我們以右手的橈骨小頭半脫位為例來講解一下手法復位的方法。患兒取坐位術者面對患兒坐立,然后操作者以右手握住患兒右手的腕部,保持肘關節屈曲90度的狀態,然后術者以左手觸摸患兒右上肢的肱骨外上髁的體表標志,觸摸到肱骨外上髁以后,向下移動一指的距離,即為橈骨小頭的位置。保持患兒右肘部在屈曲90度的位置,術者以左手的拇指,在橈骨頭的上方向下輕輕用力按壓,右手握住患兒的腕部,進行前臂輕柔的旋前和旋后的動作,反復幾次以后,可能會感到肘部橈骨小頭的彈響,同時鼓勵患兒主動活動肘部,發現活動受限改善,這就提示橈骨小頭半脫位手法復位成功。溫馨提示:以上方案僅供參考,具體使用情況請到正規醫院遵醫囑。語音時長 1:45”
-
下頜關節脫位復位手法下頜關節脫位復位手法有兩種,分別是口內法和口外法。頜關節脫位是指運動中相互碰撞、張口過大或者韌帶松弛致使下頜關節向前脫出。1.口內法口內法是比較常見的復位方法,將兩側的大拇指伸進口內,覆蓋在后牙的合平面上,其余四指在口外抓住下頜骨。五指配合,將下頜骨向下壓,使髁狀突下降至關節結節的下方,輕輕向后,髁
-
肩關節脫位常用手法復位臨床過程中,對于肩關節脫位以后的病人,對于常用的手法復位方法還是選用足蹬法進行手法復位的,大部分病人很容易就會手法復位成功的。復位成功以后的病人需要再次拍片復查,明確是否復位成功。然后需要嚴格的進行懸吊患肢、注意保護,三周左右的時間,千萬不能過早的進行運動,否則會影響病人關節囊和韌帶的修復。一旦影響
-
肩鎖關節半脫位,手法復位難復位嗎你好,根據您所描述的情況,肩鎖關節半脫位手法復位是比較難復位的,一般建議手術治療。
-
肩鎖關節半脫位,手法復位難復位嗎你好,根據您所描述的情況,肩鎖關節半脫位,一般是考慮手術治療比較好,一般手法復位,不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