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急性硬膜下血腫
2021-03-04 2149次
病情描述:
急性硬膜下血腫
提示:線上咨詢不能代替面診,醫生建議僅供參考!
答咨詢實錄
為你推薦
-
硬膜外血腫與硬膜下血腫的CT區別硬膜外血腫病情比較輕,在頭顱CT上表現在顱骨內板下、腦組織外出現梭形,或者雙凸透鏡形高密度的出血影,通常會合并有顱骨的骨折,較少出現腦實質內的出血灶,還會出現明顯的顱內壓增高,和生命體征的表現,比如頭痛、惡心、嘔吐、呼吸脈搏變慢、血壓增高,可以通過藥物或者手術治療。建議在病人觀察窗口期,要密切觀察病人的意識狀態,觀察意識清醒之后是否會再次出現昏迷的情況,如果出現這種情況,要及時做CT復查,避免血腫的增大。一般硬膜下血腫病情相對會重一些,其是顱骨內板下腦組織表面的新月形高密度出血影,比較少出現顱骨的骨折,主要是顱內壓的增高,比如會出現頭痛、嘔吐、視乳頭水腫、意識障礙等,需要根據出血量來進行治療,如果出血量少,用藥保守治療就可以,但是如果出血量大,可能還是需要手術治療。01:59
-
腦外傷所致硬膜下血腫怎么辦腦外傷的病人有硬膜下血腫,往往預示病情比較重。腦外傷致硬膜下血腫,主要是腦組織損害以后,表面的動脈或者小的靜脈破了,血就流到了硬膜下。因為伴發著腦挫裂傷,硬膜下血腫等于加重了腦損害。這種情況下,要準備好手術。因為病人很可能很快出現意識不清楚,瞳孔散大、腦疝。血腫我們要量它的厚度,厚度超過1公分了,治療要積極。這個時候大夫跟你說需要手術,應該趕快同意不要再猶豫。猶豫會影響病情的急救時間。因為在出現腦疝之前血腫清除掉,病人會恢復得非常好,很少會留下比較重的并發癥。如果耽誤了,病人腦疝了,有可能救過來了,但是病人有可能會留下偏癱甚至意識障礙,甚至有時候就長期昏迷,真是得不償失了。02:10
-
硬膜下血腫硬膜下血腫的發生率較硬膜外血腫明顯增加,血腫位于硬腦膜與蛛網膜之間,按病史和癥狀出現的時間,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種。傷后三天內發生的硬膜下血腫稱為急性硬膜下血腫,三天至三周內稱為亞急性硬膜外硬膜下血腫,小兒慢性硬膜下血腫少見。硬膜下血腫的表現與硬膜外血腫有相似之處,但無中間清醒期,傷后就出現持續性昏迷,也可表現為易激惹、躁動不安,嘔吐和癲癇發作等。嚴重的昏迷患兒瞳孔很快散大,成去腦強直狀態。慢性硬膜血腫時,在嬰兒可出現顱逢分離和頭型增大。語音時長 1:18”
-
急性亞急性硬膜下血腫ct表現急性3天內及亞急性3天~21天硬膜下血腫,絕大多數有典型的CT表現。1.98.2%位于額顳頂部,顱板下并顯示新月形高密度區,大面積的急性硬膜下血腫,也可表現為雙凸形高密度區,部分可為高、低密度混合。2.顱中凹底、天幕與顳部或與枕部之間的硬膜下血腫,橫斷面掃描圖像,因投影關系可不表現硬膜下血腫的征象,而表現為界限不明顯的高密度區和無完整界線的水腫帶。3.由于血腫范圍廣又有較重的腦挫裂傷和腦水腫,故占位表現重,腦室受壓移位程度比硬膜外血腫明顯。4.有的血腫周圍可出現腦水腫征象。5.亦有早期硬膜下血腫在外傷后,立即CT檢查可為陰性,雖經適當治療但病情仍惡化者,應立即重復CT掃描。語音時長 1:42”
-
急性硬膜下血腫和硬膜外血腫的區別急性硬膜下血腫和硬膜外血腫的區別有定義不同、癥狀不同,出現不適癥狀時需及時就醫詳查,明確診斷。1、定義不同:急性硬膜下血腫是指顱內出血后血液積聚在硬膜下腔,出血來源是大腦皮質的挫裂傷、破裂的橋靜脈或大腦皮質血管,多發生于額葉、顳葉、頂葉,與加速性暴力、輕微頭外傷、產傷等因素有關。硬膜外血腫是指頭部受
-
硬膜下血腫和硬膜外血腫硬膜下血腫和硬膜外血腫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需及時就醫,選擇合適方式進行治療。1、硬膜下血腫:硬膜下血腫的出血是在硬膜與腦組織之間出現,硬膜下血腫表現為劇烈頭疼、噴射性嘔吐、偏癱,嚴重可昏迷、休克、瞳孔散大。硬膜下血腫需要立即開顱行血腫清除,對清除血腫后顱壓仍偏高者可行去骨瓣外減壓術。慢性硬膜下血腫
-
硬膜下血腫什么癥狀
-
左額顳部硬膜下血腫出現意識清醒是有可能的,但是會出現頭痛頭暈惡心嘔吐等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