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出生10天的新生兒有點咳湊和鼻塞有眼屎怎
2020-12-20 1348次
病情描述:
出生10天的新生兒有點咳湊和鼻塞有眼屎怎么辦
提示:線上咨詢不能代替面診,醫生建議僅供參考!
答咨詢實錄
為你推薦
-
新生兒10天黃疸值多少正常大部分孩子就是10天左右,黃疸基本上消退,一般來說,小于6毫克就應該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有的孩子11、12,如果孩子一般情況好,他可能也屬于正常。所以要判斷孩子黃疸就是多少,一定要先看孩子一般情況,像10天之內就是正常值,它沒有一個正常的標準,我們只能說臨床上病理性黃疸,正常的孩子不能超過12.9毫克每分升,這就是生理性的從界限來判斷生理性和病理性的。但是說具體的值,還要根據他的出生的天數,或者出生的日齡。所以正常的孩子,如果咱們就說10天,如果沒有超過12.9,就可以視為正常的。所以家長在這一方面不要過于的擔心黃疸,就過度的診斷和治療。目前在我們國內存在兩種情況:第一,是過多的擔憂,孩子有可能發生膽紅素腦病來進行過多的診斷或治療。第二,就是對于孩子的黃疸就不重視,以便最后造成嚴重的后果發生膽紅素腦病。所以發生黃疸以后,要先看看醫生,醫生會根據孩子的情況進行判斷,作出診斷和治療的決策。01:40
-
新生兒眼屎多又黃粘稠關于新生兒眼屎比較多,比較稠的問題,因為對于新生兒來說,他主要就是對外界的因素比較敏感,所以往往出生以后,室內溫度會比較高,而且對于孩子的飲食、護理都特別不當。所以孩子往往會出現一些上火的表現,因為對于剛出生的孩子,我們作為家屬都認為他不能著涼,所以說室內溫度,就是弄得大人進去以后都容易渾身出汗的情況。這種對于孩子來說,其實不是說特別好,因為孩子在這種環境,他會引起身體的代謝,各方面都比較高,然后孩子會表現出一種就是眼屎比較多,比較黃的情況。所以說一旦出現這種情況,我們首先就是把溫度適當降低,然后我們在喂奶的時候,適當地添加水分,調整一下配奶的比例。還有就是我們一定要做好護理,主要就是用一些溫鹽水,棉簽蘸取,然后或者就是用干凈的溫水,然后進行輕輕地擦拭孩子的眼睛,然后去除眼屎,這是我們最常用的辦法。還有就是如果說一旦出現這種情況,我們需要排除孩子由于眼部感染引起的,對于孩子來說,因為他的免疫力比較差,而且一旦說我們護理不當的話,很容易出現眼部的感染,但是這種眼屎增多,往往就是伴有孩子眼睛的比如結膜或角膜充血的情況。所以說這個情況,我們還是能辨別的,但是一旦說出現這種情況,我們一定要做出判斷,建議及時到醫院進行選擇合適的滴眼液進行護理。當然像一些對于孩子出現這種情況,也可能由于淚道阻塞或者先天性閉鎖這種情況引起的,當然這個需要我們到醫院詳細地檢查明確。02:26
-
新生兒右眼老是有眼屎如果新生兒眼睛有眼屎,考慮是不是嬰兒的鼻淚管發育不全,因為嬰兒的鼻淚管比較短,開口部的瓣膜發育不全,這樣會使眼淚無法順利的排除掉,所以導致眼屎的堆積。建議父母每天可以用手在寶寶的鼻梁骨處稍稍的加以按摩,幫助鼻淚管通暢。如果寶寶體內有積熱,會出現發熱,身上有上火,通常就會出現怕熱,容易出汗,大便干燥這些癥狀的伴隨。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可以給寶寶多喝一些水,可以吃一些清火的藥物,如果仍不見好轉,建議到眼科給孩子檢查一下,看看是否有眼部疾病。語音時長 01:38”
-
新生兒流眼淚并有眼屎寶寶眼睛流淚有眼屎多是體內有火,建議多給寶寶喝水,多添加蔬菜和水果,屋內最好使用加濕器或是在屋內放置幾盆清水,增加屋內的濕度??梢允褂猛邪偈?,如果不見好轉建議到醫院去檢查一下。另外也有可能是新生兒淚囊炎,即鼻淚管堵塞,百分之九十五的鼻淚管堵塞在六個月內都會消失,還有少數后來也會消失。因此,在六個月內出現流淚可不需要看眼科醫生,但鼻淚管堵塞會誘發急性的淚囊炎,使得結膜囊分泌物在開始時為非細菌性的黏液性分泌物,如果細菌感染后會有大量的膿性分泌物。因此,這個時候就需要早期的進行治療了,通常的治療方法除了滴眼液,還可以按摩,按摩淚道。如果效果不明顯或者未見好轉,就要實行淚道的探通術了。語音時長 01:45”
-
新生兒眼角有眼屎對于新生兒來講,眼角有眼屎,主要考慮兩個方面情況,一個是眼睛被羊水感染而引起的一個炎癥,另外一個就是因為淚腺不通所導致的眼淚多,從而出現眼屎的情況。對于第一種情況有感染,會看到小孩的眼睛,結膜有充血,眼瞼充血的情況。對于第二種淚腺不通就沒有這些充血感染的癥狀。如果是因為感染因素所引起的有眼屎??梢园?/div>新生兒眼角有眼屎新生兒眼角出現眼屎是常見現象,這通常是由于淚腺分泌物、灰塵或細菌感染等多種因素導致的。合理的清潔和必要時的醫療干預,是保持新生兒眼部健康的關鍵。新生兒的眼睛比較嬌嫩,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以下是導致新生兒眼角有眼屎的幾種常見原因及相應的處新生兒有點咳嗽流鼻涕,有眼屎應該是感冒了,建議醫院檢查下看看新生兒有眼屎怎么回事懷孕的時候是不是沒有忌口?
健康自測
健康自測大全 健康早知道
專業醫學量表 專業醫學團隊
掃碼關注完成健康自測
醫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