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打了甲硝銼氯化鈉多久可以喂奶
2020-07-30 1950次
病情描述:
打了甲硝銼氯化鈉多久可以喂奶
提示:線上咨詢不能代替面診,醫(yī)生建議僅供參考!
答咨詢實錄
為你推薦
-
氯化鈉注射液的功效與作用氯化鈉注射液,適用于各種原因導致的失水,包括低滲性、等滲性和高滲性失水、高滲性非酮癥糖尿病昏迷。應用等滲性或低滲氯化鈉,可糾正失水和高滲狀態(tài)。低氯性代謝性堿中毒,外用生理鹽水沖洗眼部,洗滌傷口等。還用于產科的水囊引產。不良反應包括,一、輸液過多、過快,可導致水鈉潴留,引起水腫、血壓升高、心率加快、胸悶、呼吸困難,甚至急性左心衰竭。二、過多、過快給予低滲氯化鈉,可致溶血、腦水腫等。禁忌癥尚不明確,但以下情況需慎用:一、水腫性疾病,如腎病綜合征、肝硬化、腹水、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左心衰竭、腦水腫及特發(fā)性水腫等。二、急性腎功能衰竭少尿期,慢性腎功能衰竭尿量減少,而對利尿藥反應不佳者。三、高血壓。四、低鉀血癥。五、根據臨床需要,檢查血清中鈉、鉀、氯離子濃度,血液中酸堿濃度平衡指標,腎功能及血壓和心肺功能。02:22
-
氯化鈉注射液的用藥注意事項氯化鈉注射液適用于各種原因導致的失水,外用生理鹽水沖洗眼部,洗滌傷口等,還用于產科的水囊引產。用法用量為,一、高滲性失水,一般認為在治療開始48小時內,血漿鈉離子濃度每小時下降不超過0.5毫摩爾每升。等滲性失水,可將0.9%氯化鈉注射液,和1.25%碳酸氫鈉,或1.86%乳酸鈉,以7:3的比例配置后補給。低滲性失水,當血鈉低于120毫摩爾每升時,治療使血鈉上升速度在每小時0.5毫摩爾每升。低氯性堿中毒給予0.9%氯化鈉注射液,500到1000毫升,以后根據堿中毒情況決定用量。不良反應包括,一、輸液過多、過快,可導致水鈉潴留,引起水腫、血壓升高、心率加快、胸悶、呼吸困難,甚至急性左心衰竭。二、過多、過快給予低滲氯化鈉,可致溶血、腦水腫等。禁忌癥尚不明確,但以下情況需慎用,一、水腫性疾病,如腎病綜合征、肝硬化、腹水、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左心衰竭、腦水腫及特發(fā)性水腫等。二、急性腎功能衰竭少尿期,慢性腎功能衰竭尿量減少,而對利尿藥反應不佳者。三、高血壓。四、低鉀血癥。五、根據臨床需要,檢查血清中鈉、鉀、氯離子濃度,血液中酸堿濃度平衡指標,腎功能及血壓和心肺功能。02:59
-
吃了甲硝銼多久可以懷孕吃了甲硝唑多久可以懷孕甲硝唑是屬于比較常用的一種抗厭氧菌的藥物,它對胎兒具有一定的毒性的,所以在孕期是屬于禁止使用的藥物。一般建議女性在使用甲硝唑后間隔需要一周以后才可以,不過為了安全起見,最好是在下次月經周期過后再進行備孕,這時候體內的甲硝唑基本上已經代謝完畢。另外女性在備孕期間要多喝水、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可以加速藥物在體內的代謝排出,需要等到藥物完全代謝完才可以懷孕的。語音時長 1:21”
-
甲硝唑氯化鈉甲硝唑氯化鈉注射液的適應癥就是主要用于厭氧菌感染的治療,靜脈滴注,成人的常用計量對于厭氧菌感染的時候就靜脈給藥,第一次要按體重就是十五毫克每千克,成人70千克的時候常用劑量就是一克,維持量按體重是7.5毫克每千克,每6到8小時靜脈滴注一次,小兒的常用劑量就是如果是厭氧菌感染的注射劑時,同成人的劑量。它的不良反應就是15%到30%的病例會出現不良反應,主要是以消化道反應為最常見的,包括惡心、嘔吐、食欲不振、腹部的絞痛,一般情況下是不影響治療的。神經系統(tǒng)癥狀的有頭痛、眩暈、偶有感覺異常、肢體麻木、共濟失調,還有多發(fā)性的神經炎等。大劑量可以導致抽搐,少數病例可以發(fā)生蕁麻疹、潮紅、瘙癢、膀胱炎、排尿困難,這些都是屬于可逆性的,一般停藥后的都能夠自行恢復。如果有活動性中樞神經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和血液病的患者是禁止應用甲硝唑氯化鈉的,還有孕婦和哺乳期的婦女也是禁止應用這個藥物的。語音時長 1:47”
-
氯化鈉可以敷臉嗎氯化鈉一般指的是氯化鈉溶液,氯化鈉溶液是可以敷臉的,0.9%的氯化鈉溶液就是生理鹽水,生理鹽水就是人體等滲濃度的氯化鈉溶液,常用于皮膚科作為冷濕敷的外用藥,可以深層清潔皮膚,能有效的消除面部毛孔所積累的油脂、粉刺、黑頭、死皮等,達到消炎、殺菌的效果。0.9%氯化鈉溶液在皮膚科中可以輔助治療皮炎濕疹類
-
氯化鈉可以敷臉嗎氯化鈉一般指的是氯化鈉溶液,氯化鈉溶液是可以敷臉的,0.9%的氯化鈉溶液就是生理鹽水,生理鹽水就是人體等滲濃度的氯化鈉溶液,常用于皮膚科作為冷濕敷的外用藥,可以深層清潔皮膚,能有效的消除面部毛孔所積累的油脂粉刺,黑頭死皮等,達到消炎,殺菌的效果。0.9%氯化鈉溶液在皮膚科中可以輔助治療皮炎濕疹類過敏
-
注射了甲硝銼氯化鈉三個小時喂奶了不能喂的呀
-
替硝銼氯化鈉能代替奧硝唑嗎你好,希望可以幫助你
健康自測
健康自測大全 健康早知道
專業(yè)醫(yī)學量表 專業(yè)醫(yī)學團隊
掃碼關注完成健康自測
醫(yī)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