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服用降壓藥是控制高血壓的有效手段,但也可能帶來一系列副作用。通常有腎臟負擔、低血壓、電解質紊亂、代謝紊亂、心率異常等。患者需對此有清晰認識,以確保安全用藥。
1、腎臟負擔:多數降壓藥通過腎臟代謝,長期過量服用可能加重腎臟負擔,甚至導致腎功能不全。
2、低血壓:頻繁或過量使用降壓藥可能使血壓下降過低,出現低血壓癥狀,如身體疲乏、頭暈等。
3、電解質紊亂:某些降壓藥,特別是利尿劑如呋塞米,可能導致體內電解質失衡,出現低鉀、低鈉等癥狀。
4、代謝紊亂:降壓藥長期作用可能影響體內鉀、鈉等元素含量,進而干擾正常代謝。
5、心律異常:降壓藥物可能影響心臟功能,導致心律失常。
不同種類的降壓藥還可能帶來其他特定副作用。如鈣離子通道拮抗劑可能導致牙齦增生、便秘等;普利類降壓藥可能引發頑固性干咳、高鉀血癥;β受體阻滯劑則可能導致心率減慢、性功能障礙等。患者在服用降壓藥時,應遵醫囑,選擇副作用較小的藥物,并定期就醫檢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飲食、適當運動,也有助于減輕藥物副作用,提高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