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著一般指的是因肝熱病、肝瘟等病癥后,肝臟氣血瘀滯,導致右脅痛、右脅下腫塊,并可能伴有肝功能異常的現象。
從病因上來看,肝著的形成多與邪氣滯留肝臟、氣血不暢有關,或因勞累過度、情緒激動導致氣滯血瘀。這些因素長期作用,使得肝臟功能受損,進而出現一系列臨床癥狀。在臨床表現上,肝著患者除了右脅痛和腫塊外,還可能伴有食欲不振、腹脹、便溏、乏力等癥狀。急性發作時,黃疸指數、轉氨酶等指標可能會明顯增高,反映出肝功能的異常。
中醫講究辨證施治。針對肝著的不同證候,如肝膽濕熱、肝郁氣滯等,醫生會采取相應的治則,如利濕清熱、疏肝理氣等。患者在發現相關癥狀時,應及時就醫,接受專業醫生的診斷和治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壓力,也是預防和治療肝著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