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腎積水在6歲之后并不一定會自愈。腎積水通常是由于尿路管腔狹窄、尿路梗阻等病變導致的尿液在腎內蓄積,這種情況一般沒有自限性,因此不能簡單地期待6歲后自愈。治療小兒腎積水需綜合考慮病情,采取合適的治療措施。
對于小兒腎積水,藥物治療是重要手段。當并發感染時,醫生常選用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等抗生素來控制感染。若患兒出現腎絞痛,可使用雙氯芬酸鈉、哌替啶等非甾體類抗炎藥進行緩解。
中醫治療在腎積水的治療中占有一定地位。常采用補腎、健脾、利尿的中藥材,如山藥、車前子、川牛膝等,這些藥材能夠益氣養陰,減輕腎積水引起的浮腫等癥狀。
對于部分輸尿管狹窄、梗阻嚴重的患兒,手術治療是必要的。經膀胱鏡放置雙J管可引流腎臟內尿液,保護腎功能。在某些情況下,如腎積水導致腎功能嚴重受損,可能需要通過外科手術切除患側腎臟。
在治療期間,患兒的日常護理也不容忽視。保持良好的心態,作息規律,合理飲食,都是促進康復的重要因素。
即便治療后癥狀得到緩解,也需要定期復查,以確保身體完全恢復健康,及時發現并處理任何潛在問題。
綜上所述,小兒腎積水并非到了6歲就能自愈,而是需要綜合治療與細心護理,才能確保患兒早日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