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月經前的第19天至第10天是排卵期。
卵子排出的當天被稱為排卵日,排卵日的前5天和排卵日的后4天以及排卵日一同被稱為排卵期。通常情況下,排卵日一般是下次月經來潮的前14天,如果月經比較規則,28天一次,通常是下次月經來潮之前的第19天至第10天是排卵期。
女性在排卵后,體內的孕激素水平有所升高,可作用于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使基礎體溫有所上升,臨床上通常以基礎體溫明顯升高作為判定排卵日的標志之一。在排卵期間,隨著雌激素的不斷增加,會導致陰道粘液分泌量增加,粘液變得比較稀薄,可呈蛋清狀,有拉絲的現象,為正常的生理表現。除此之外,女性還會出現輕微腹痛、陰道少量出血、胸部脹痛等臨床表現,不需要做特殊治療,排卵期過后癥狀可自行緩解。排卵期間應注意局部衛生,避免炎癥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