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寒、脾虛、肺熱的治療方法通常有口服藥物、針灸、推拿等。
1、胃寒:胃寒的形成原因主要考慮與不良的飲食習慣有關。患病后會導致寒邪侵犯胃部,可影響胃部的正常消化和蠕動功能,主要表現為胃痛、嘔吐等癥狀。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良附丸、附子理中丸、小建中顆粒等藥物治療,可以起到溫胃散寒止痛的功效。
2、脾虛:脾虛主要由精神因素、疾病因素、生活方式等因素引起的。患病后會導致脾氣不足,運化失職,可引起納少、腹脹等現象。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通過針灸足三里、脾俞、胃俞等穴位的方法進行處理,可以起到行氣活血、健脾益氣的功效。
3、肺熱:肺熱多為外邪侵犯肺臟或肺經所致,患病后可出現反復咳嗽、咳痰等現象,隨著病情的不斷發展,還有可能會損耗陰液,會引起胸悶、氣喘等現象。建議在醫生指導下通過推拿尺澤、孔最、太淵等穴位的方法進行調理,可以起到清瀉肺熱的作用。
除了有以上常見治療方法外,也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通過艾灸的方法進行治療,常用的穴位有關元穴、氣海穴、神闕穴等,如果患病后也可以及時去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