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梗死是指因血液凝固導致肺部血管阻塞,從而引起局部組織缺血和壞死的嚴重疾病。通常由于外源性或內源性栓子堵塞肺動脈分支所引發,進而導致肺循環障礙和局部肺組織壞死。
肺梗死的癥狀多樣且可能突然發生,常見的癥狀包括急性胸痛、呼吸困難、咳嗽伴隨大量泡沫樣痰液以及咳血等。這些癥狀的出現往往提示著病情的緊急和嚴重性,需要立即就醫。
在診斷肺梗死時,醫生會借助多種影像學檢查手段,如CT肺動脈造影術、磁共振成像(MRI)以及超聲心動圖等,這些檢查能夠幫助醫生準確判斷肺動脈及其分支的血流情況,從而確診肺梗死。
在治療方面,抗凝治療和溶栓治療是常用的方法,抗凝藥物如肝素、低分子量肝素等,能夠防止血液進一步凝固,減輕血管堵塞情況。而溶栓藥物,如尿激酶等,則能夠直接溶解血栓,恢復血管的通暢性。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藥物的使用必須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以確保安全和有效。
除了藥物治療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管理和預防也至關重要。避免久坐和長期臥床,減少油膩飲食,控制體重,以及適當鍛煉身體等,都是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進而減少肺梗死風險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