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狀白斑是指發生在舌側緣的一種呈毛狀的白色斑塊狀損害,是艾滋病患者常見的口腔黏膜病變。
毛狀白斑由EB病毒感染、人乳頭瘤病毒感染、EB病毒與人乳頭瘤病毒混合感染、或者人乳頭瘤病毒合并皰疹類病毒感染引起。本病常發生于舌側緣,由于這一區域的朗格漢斯細胞存在生理性缺乏,從而導致這一部位抗體的抵抗能力降低,易被上述病毒侵襲。CD4+細胞功能低下是病毒易于增殖、擴散,引起上皮的過度增殖,因此臨床可見舌部的角質突起和毛樣白斑。毛狀白斑皮損一般為脫色性白斑,微隆起,界限不清楚,表面起皺,呈毛狀或纖維狀,有時可見粗大的斑塊黏附于舌側,不能擦去,可伴發地圖舌,一般無自覺癥狀或伴有輕度的燒灼感。
確診后需要積極治療,可以醫生指導下使用藥物治療,如維A酸等,還要針對艾滋病積極治療,可以使用替諾福韋、拉米夫定、齊多夫定等抗病毒藥物。生活中要注意營養均衡,清淡易消化飲食,還要勞逸結合,保持足夠的睡眠和良好的情緒,可以進行適當鍛煉,增加身體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