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部糜爛是指在胃鏡下表現為胃部黏膜的充血、糜爛、水腫樣改變,胃潰瘍是指發生在胃角、胃竇、賁門和裂孔疝等部位的潰瘍,是消化性潰瘍的一種,這兩種胃內病變的區別在于損傷深度、臨床表現以及預后各有不同。
1、損傷深度:
胃潰瘍是指胃黏膜發生的炎性壞死缺損,病變穿透黏膜基層或達更深層次,胃糜爛是指局限于胃黏膜的淺表性壞死性缺損,其深度不超過黏膜肌層。
2、臨床表現:
胃糜爛是一個胃鏡學診斷用語,多見于糜爛性胃炎,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之一,糜爛性胃炎一般表現為飯后飽脹、反酸、噯氣、無規律性腹痛及消化不良等,而胃潰瘍典型癥狀為上腹痛,且具有慢性過程,反復或周期性發作,節律性上腹痛,腹痛可被抑酸或抗酸劑緩解等特點,部分病例僅表現上腹脹、上腹部不適、厭食、噯氣、反酸等消化不良癥狀,還有少數病人無癥狀。
3、預后:
胃潰瘍的治療愈合率非常高,但因其穿透黏膜肌層,愈合后不可避免地會留有纖維瘢痕,而多數胃糜爛和出血可自行愈合和止血,且因其不穿透黏膜肌層,所以愈合后一般不留瘢痕,少數胃糜爛可發展為胃潰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