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作為常見的兒童傳染病,由腸道病毒引發,主要經接觸傳播。雖然發燒是其常見癥狀,但并非所有患兒都會發燒。其癥狀多樣,涵蓋口腔、皮膚等多方面表現,治療也需根據不同癥狀用藥,同時預防措施也很關鍵。
1、多樣性癥狀
手足口病患兒可能會有食欲不振、咽喉疼痛、流口水、拒絕進食等情況。這主要是因為病毒感染致使口腔黏膜損傷。
2、發燒非必然
很多患兒感染手足口病后會發燒,但也有部分患兒在整個病程中都不發燒。這與個體差異、病毒毒力以及感染程度都有關系。
3、皮膚表現
手足口病典型的皮膚特征是在手掌、足底及臀部出現紅色斑丘疹或皰疹,這些皮疹通常不痛、不癢且不結痂。
4、治療用藥
治療手足口病時,醫生會依據患兒具體癥狀開藥。比如用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等退熱藥控制體溫;用利巴韋林等抗病毒藥物抑制病毒復制;用復方氯己定含漱液、開喉劍噴霧劑等口腔噴霧劑或藥膏緩解口腔黏膜疼痛。
5、預防措施
預防手足口病,關鍵在于個人衛生。要做到勤洗手,避免與患病兒童密切接觸,還要定期對兒童玩具和用品進行消毒。
綜上所述,手足口病患兒不一定會發燒,家長需要密切留意孩子的整體癥狀,一旦發現異常及時就醫,并嚴格按照醫生的指導進行對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