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表性慢性胃炎臨床稱為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淺表性胃炎一般不嚴重,通常經過積極的治療,預后較為良好。
慢性淺表性胃炎又稱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是消化系統疾病之一。引起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病因有很多,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常見的病因,此外,十二指腸-胃反流、自身免疫因素、各種理化損傷因子等也會導致該病的發生。大多數慢性淺表性胃炎的患者無明顯癥狀,即便有癥狀也多為非特異性的,患者可表現為中上腹不適、飽脹、鈍痛、燒灼痛等,也可呈食欲缺乏、噯氣、泛酸、惡心等消化不良癥狀。慢性淺表性胃炎如幽門螺桿菌感染導致的,治療主要以根除幽門螺桿菌為主,通常采用四聯療法進行治療,如埃索美拉唑、奧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枸櫞酸鉍鉀、果膠鉍等,通常經過積極的治療后預后良好,所以是不嚴重的。但若治療不積極,淺表性胃炎可能會發展至萎縮性胃炎,出現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甚至發展為胃癌等,此時就比較嚴重了。
由于幽門螺桿菌可通過口-口或糞-口途徑傳播,所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飲食要干凈衛生,飯前洗手,不與其他人共用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