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敗血癥是指各種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環,并在血中生長繁殖,產生毒素而發生的急性全身性感染。兒童敗血癥病情發展迅速,會損害各組織和臟器,需要積極控制感染和治療原發疾病,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兒童敗血癥是一種嚴重的血流感染,臨床表現為急性感染,反復出現寒戰和高熱(高熱可呈弛張型或間歇型)、皮疹、大關節疼痛、輕度的肝脾大,病情加重后可發展為感染性休克、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較高。
兒童敗血癥的治療包括常規護理和對癥治療。常規護理:患者需臥床休息,給予高熱量和易消化的飲食。高熱時以物理降溫為主,補充適量維生素,維持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糾正低蛋白血癥,必要時給予新鮮全血、血漿和白蛋白等支持治療。加強護理,尤其是口腔的護理,以免發生真菌性口腔炎,注意繼發性肺炎和壓瘡等防治。對癥治療:對于各種病原菌的入侵導致的急性感染需要明確病因,及時有效的行抗感染藥物治療。敗血癥的抗菌藥物可根據病情選擇單藥或兩種有協同作用的抗菌藥物聯合應用,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頭孢唑林、頭孢呋辛等藥物或者聯合應用阿米卡星、慶大霉素等進行治療。兒童敗血癥用藥需劑量足,療程長,一般在體溫恢復正常,臨床癥狀消失后再繼續用藥7~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