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完整的胃鏡檢查報告單,一般分為靜下診斷和病理診斷兩部分。一、鏡下診斷部分,包括形態描述,圖像檢查,鏡下診斷,在形態描述中,具體記錄從食管、胃底、胃體、胃角、胃竇、幽門到十二指腸在胃鏡下的形態,是醫生的觀察所見,圖像檢查中的圖片,是醫生根據境下表現,選舉的含有病灶的圖片,和能夠說明定位結構的圖片。
根據以上內鏡下看到情況,醫生再進行鏡下診斷,比如說慢性胃炎胃鏡報告的鏡下診斷部分,會寫明病變的分布范圍,是胃竇、胃體還是全胃,病變的類型是非萎縮還是萎縮性,如果同時存在平坦糜爛、隆起糜爛和膽汁反流,則診斷為非萎縮性,或萎縮性胃炎伴糜爛,或膽汁反流對不同類型的慢性胃炎,表現所進行的形態描述,則是鏡下診斷的依據和補充。
二、病理診斷部分,由于慢性胃炎的診斷,主要依靠病理檢查,所以病理診斷也很重要,它包括活檢部位,活檢圖像,病理診斷,及幽門螺桿菌檢查結果。通常慢性炎癥,活動性萎縮,腸化和HP5個指標,對慢性胃炎的情況進行形態學生的分級。這些指標又以無、輕度、中度、重度、或零、一個加,兩個加,然后是三個加,四級來說明程度,病理診斷包括部位特征和形態學變化的程度,有病因可循的,隨著加上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