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的并發癥大體分為六種:
第一種,腰椎滑脫。腰椎間盤突出后,髓核位置發生改變,腰椎的穩定性降低,使原本排列整齊的椎體發生錯位,而且很難復位,錯位后的椎體極易刺激周圍神經而加重腰腿痛的癥狀。
第二種,腰椎間隙感染。發生感染時有一個特點,原來的腰腿疼痛消失,在5-14天后,腰部、臀部及下腹部發生劇烈疼痛及肌肉痙攣。
第三種,腰椎骨刺。腰椎間盤突出后,兩腰椎之間的受力發生改變,人體為了自我保護,平衡這種受力,在腰椎骨不穩定的邊緣長出骨刺來保持穩定。一旦骨刺刺激周圍的神經,便會發生疼痛。
第四種,腰椎管狹窄。腰椎間盤突出癥大多數是腰椎退行性改變而引起的。而退變可能使腰椎間隙變窄,另一方面,腰椎間盤突出導致骨質增生可使腰椎間孔進一步狹窄,增加神經根受壓機會。所以腰椎管狹窄的癥狀表現為間歇性跛行以及臀部、大腿、小腿無力,還有可能出現排尿、排便異常及會陰部刺痛、麻木的感覺。
第五種,足下垂。患者坐位,兩腿自然懸垂,腳的靈活性變差,不能上下翻動,常見因素為腰椎間盤突出壓迫到腰五脊神經所致。
第六種,黃韌帶增厚。黃韌帶肥厚可導致腰椎椎管狹窄,另外黃韌帶肥厚還可以壓迫神經根,所以會增加腰腿疼的程度。
以上方案僅供參考,具體藥品使用請結合自身情況在專業醫生指導下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