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病,為中醫名詞,是指肢體筋骨、關節、肌肉等處發生疼痛、重著、酸楚、麻木,或是關節屈伸不利、僵硬、腫大、變形等癥狀的一種肢體經絡疾病。
中醫認為,風、濕、寒等外邪的侵襲,是痹病發生的重要誘因,也就是說,邪氣侵襲會痹阻肢體筋脈,讓經脈氣血不通,從而發生痹病。基于此,臨床治療該病,也是在辨證的基礎上,把祛邪通絡作為該病的基本治則。所以,在治療因為風寒濕邪侵襲導致的痹病時,常會用到藥性溫、熱的藥物,如由當歸、牛膝、天麻等藥物配伍而成的壯骨藥酒等,其有著祛風散寒,舒筋活絡的功效。在治療因為風濕熱邪侵犯誘發的痹病時,還會用到能祛風除濕和清熱通絡的宣痹湯、白虎加桂枝湯等。
身患痹病時,要盡早進行治療,以防疾病發生傳變,誘發心痹(相當于西醫學中的風濕性心臟病)等危重病。此外,因為該病的發生以及病情的輕重,和飲食、勞累程度、天氣變化等因素相關,因此建議患者在進行規范的臨床治療的同時,做好個人調護,如不要長時間待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中、避免勞累過度和劇烈運動、少吃肥膩等有礙脾胃運化,催生痰濕邪氣的食物等。
如需用藥,或者想要了解更多的專業用藥知識,可以咨詢專業的醫生或者藥師,在其指導下合理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