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結石是泌尿系統常見疾病,結石形成后會在腎臟內活動,當引發疼痛、梗阻等不適時,常需采取碎石治療。碎石手段包括體外沖擊波碎石、輸尿管鏡碎石等。而碎石后不少患者會發現小便有血,這究竟正常與否呢?
碎石治療過程中,結石會受到沖擊、破碎,在排出體外的過程中,可能會劃傷尿路組織,比如輸尿管、膀胱等部位的黏膜,從而導致少量出血,混入尿液中,使得小便呈現淡紅色或微紅,這通常是碎石后的正常現象。一般來說,這種血尿癥狀較輕,不會伴有嚴重的疼痛、發熱等其他不適,而且多會在數天內自行緩解,比如有的患者在體外沖擊波碎石后的2-3天,血尿情況就逐漸消失了。
如果小便出血量較多,尿液呈現明顯的鮮紅色甚至伴有大量血塊,或者血尿持續時間較長,超過一周仍未緩解,這就屬于異常情況。另外,若在血尿的同時,還伴有嚴重的腰痛、腹痛、發熱、寒戰等癥狀,那就很可能是在碎石過程中引發了泌尿系統的嚴重損傷,如輸尿管穿孔、腎實質損傷等,或者是出現了泌尿系統感染等并發癥,需要立即就醫進行進一步檢查和治療。
手術后可以通過以下方法進行護理:
1、休息要充足:碎石術后身體需時間恢復,過度活動會加重尿路黏膜損傷,致血尿等癥狀加重。建議術后至少臥床休息1-2天,一周內避免劇烈運動,如跑步、跳躍等。
2、飲水要夠量:充足水分可增加尿量,沖洗尿路,助結石碎片及出血排出,降低感染風險,建議每天喝2000-3000毫升水。
3、飲食清淡:術后飲食宜清淡,避免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這些食物會刺激尿路黏膜,加重不適,不利恢復。
為了防止再次出現腎結石,需要注意復查和預防(具體內容見圖)。希望通過此文科普,讓大家更了解相關知識,面對類似情況能正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