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狀病毒性腹瀉,是由輪狀病毒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以嘔吐、腹瀉、水樣便為主要特征,嬰幼兒尤為易感。該病具有自限性,但嚴重者可導致脫水、電解質紊亂,甚至危及生命。治療關鍵在于維持水電解質平衡、調整飲食,并輔以適當的藥物治療。
維持水電解質平衡是治療輪狀病毒性腹瀉的首要任務。輕中度脫水可通過口服補液鹽(ORS)來補充,重度脫水則需靜脈補液,以防止因腹瀉導致的嚴重脫水。
飲食調整在治療過程中也至關重要。患者應避免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改為易消化、營養豐富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以減輕腸道負擔,促進恢復。
藥物治療方面,抗病毒藥物如利巴韋林、阿昔洛韋等,能抑制病毒復制,減輕癥狀。同時,腸道保護劑如蒙脫石散,可有效保護腸道黏膜,減少腹瀉次數。此外,雙歧桿菌活菌膠囊等益生菌制劑,也有助于調節腸道菌群,促進恢復。
除了上述治療措施,患者還應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后勤洗手,避免接觸感染源。同時,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睡眠,以增強免疫力,促進身體恢復。
預防方面,對6-24月齡嬰幼兒口服減毒輪狀病毒疫苗是預防該病的最有效方法。此外,加強飲水和食品衛生管理,切斷傳播途徑,也是降低感染風險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