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病是女性常見病癥,中醫針對個體差異,采用不同方法調理,效果良好。中醫將月經病主要分為氣血不足、肝氣郁結、瘀血內阻、腎虛等類型,并依據具體癥狀,施以針對性治療。
氣血不足型,表現為經量減少、色淡質稀。治宜補氣養血,常用中藥如黃芪、黨參、當歸等,以滋補氣血,調理沖任。
肝氣郁結型,多見經期不準,經前乳房脹痛。治療需疏肝解郁,可用柴胡、郁金、香附等中藥,配合逍遙丸等方劑,以調和肝氣,使月經恢復正常。
瘀血內阻型,常表現為經行不暢,痛經明顯。治療宜活血化瘀,益母草、桃仁、紅花等中藥及桂枝茯苓膠囊等方劑,能有效改善瘀血癥狀,緩解痛經。
腎虛型,主要癥狀為經期紊亂,經量或多或少。治以補腎調經,常用枸杞子、菟絲子、山茱萸等補腎中藥,配合烏雞白鳳丸等成藥,以滋養腎精,調和月經。
中醫還強調,治療月經病需結合患者體質、年齡、病因等因素綜合考慮,注重平時調養與經期治療相結合。患者也應注意生活規律,保持心情舒暢,合理飲食,以配合治療,促進康復。通過中醫的辯證施治,月經病可得到有效控制,保障女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