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息肉是腸道內常見的贅生物,其發現途徑多樣,但早期多無癥狀,易被忽視。可以通過肛門指檢、大便潛血檢查、糞便DNA檢測、腸鏡檢查、影像學檢查等方法發現。
1、肛門指檢:醫生通過直接觸摸肛門及直腸下段,可發現距肛門7~8cm以內的息肉。
2、大便潛血檢查:腸息肉破潰可能導致輕微出血,肉眼難以察覺,但大便潛血檢查可捕捉這些出血信號,提示腸道內可能存在異常。
3、糞便DNA檢測:通過分析糞便中的細胞DNA,檢測是否存在與腸息肉或腫瘤相關的基因突變,為腸息肉的診斷提供分子層面的依據。
4、腸鏡檢查:腸鏡檢查是診斷腸息肉的金標準,醫生可直觀觀察腸道內情況,并取組織進行病理活檢,明確息肉性質。
5、影像學檢查:如CT、MRI等,雖非首選,但在特定情況下可輔助診斷。
腸息肉的及時發現至關重要,因其有一定的癌變風險。發現腸息肉后應遵醫囑進行進一步檢查和治療。同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是預防腸息肉的重要措施。如有疑慮或癥狀,請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