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性癲病在臨床中稱為腹痛型癲癇,腹痛型癲癇臨床發病機制不明,主要是由于頭部外傷、早產、難產、顱內感染、腦腫瘤、血管神經性水腫、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癲癇家族史等原因引起的。
腹痛型癲癇是指以發作性腹痛為特點的一種特殊類型癲癇,又稱內臟性癲癇、間腦癲癇、自主神經性癲癇,多見于兒童及青少年,成年人較為罕見。主要表現為無明顯誘因突然出現腹痛,呈突發性、劇烈絞痛或刀割樣疼痛,會突然停止,每次腹痛持續時間不定,從數秒鐘到數小時均有可能,發作次數和發作頻率不定,多數伴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癥狀,如心率加快、惡心、嘔吐、多汗、血壓升高、腹瀉等。
建議患者應用抗癲癇的藥物,如卡馬西平、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等;還可應用胃腸部緩解肌肉痙攣的藥物,比如甲氧氯普胺片、鹽酸氟桂利嗪膠囊、尼莫地平片等藥物。必要時還采取心理治療,采用精神上的安慰、理解、勸解等方式對病人進行啟發、教育,使其能正確認識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