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看見自己或者家人的手腕處、腳踝處有一個圓圓的腫物,摸起來軟軟的,無痛無癢的,總是給人一種得了腫瘤的感覺,焦慮地詢問醫生后,得到的診斷卻是“腱鞘囊腫”。
那么,什么是腱鞘囊腫呢?
腱鞘囊腫可能發生于任何年齡,多見于青年和中年,女性多于男性,尤其好發于長期重復關節活動的職業,如打字員、貨物搬運工或家庭主婦等,都會引發此病。因為她們手指和手腕長時間工作,對關節腔滑膜造成損傷,可能導致腱鞘囊腫的形成。腱鞘囊腫也可以是受傷、過分勞損、骨關節炎,一些系統免疫疾病或者一些組織的退變,甚至是感染引起。而一旦患上腱鞘囊腫,就可能會對身體和工作造成影響。
那么,一旦患上腱鞘囊腫又會有什么表現呢?
病人感覺囊腫局部輕度酸脹、疼痛,腕手部無力。患部遠端出現軟弱無力感者,提示囊腫與腱鞘相連所致。但亦有部分病例,無任何不適感,僅覺是一種累贅,不美觀。但腕部活動過度,可出現酸脹無力感。囊腫早期質軟有輕度波動感,后期因纖維化改變,而顯得小而堅硬,用力按壓時則有酸脹感,或向囊腫周圍放散性疼痛。若囊腫生長于小魚際近端或腕管內,可壓迫尺神經或正中神經,則出現相應部位的肌肉麻痹或感覺異常。
腱鞘囊腫是腕背側比較常見的一種腫塊,身體其他部位的關節囊、腱鞘上也可發生。
一般腕關節活動時,可以聽到彈響,或者有拇指外展受限的癥狀。多發生于腕背側,少數在掌側。但如果壓迫跗管內脛神經,會造成麻木、疼痛、向足底放射的癥狀,也就是跗管綜合征。以足背腱鞘囊腫較多見,多起源于足背動脈外側的趾長伸肌腱腱鞘。腹股溝腱鞘囊腫可見于患者大腿內側,腹股溝部位出現腫脹或者包塊,嚴重者還會伴有下肢腫脹的表現,此類較為少見。椎管內腱鞘囊腫常侵犯椎旁的韌帶或者軟組織,嚴重者會壓迫患者神經產生麻木等感覺。
什么是腱鞘炎呢、與腱鞘囊腫又有什么區別呢?
腱鞘炎就是常說的鼠標手。比如手指、手腕長期頻繁快速地重復一個動作,時間一長,很容易導致腱鞘炎。腱鞘炎的致病因素很多,但一般認為是因前臂肌肉的長期反復強烈的收縮、牽拉,使這些肌腱的附著處發生不同程度的急性或慢性損傷,使肌腱與腱鞘發生無菌性炎性反應,局部出現滲出、水腫,久之腱鞘機化、鞘壁肥厚、管腔狹窄、肌腱在腱鞘內活動受限而引起局部疼痛和關節活動受限,部分患者還會伴隨小關節錯位,壓迫關節韌帶使關節活動受限加重,扭毛巾時癥狀會明顯加重。
而腱鞘囊腫的發病機制,目前多數認為是關節囊、韌帶、腱鞘上的結締組織因局部營養不良,發生退行性變形成囊腫。部分病例與外傷有關。腱鞘囊腫的囊壁為致密的纖維結締組織,囊壁內無襯里細胞,囊內為無色透明膠胨黏液,囊腔多為單房,也有多房者。囊腫與關節囊或腱鞘密切關連,有人認為囊腔與關節腔或腱鞘滑膜腔相通,有人則認為只是根部相連,并不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