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脾臟痛主要是以一側或兩側脅肋疼痛為主要表現的病癥,其性質有脹痛、隱痛、灼痛、墜痛、串痛、刺痛等。早在《內經》中就有關于脅痛的記載,明確指出脅痛的發生主要是由于肝膽病變。因肝居脅下,其經脈布于兩脅,膽附于肝,其脈亦循于脅,故脅痛之作,主要責之于肝膽。其主要病因病機為肝氣郁結、瘀血停著、肝膽濕熱、肝陰不足等,脅痛的性質、程度及持續時間等常因病機的不同而存在較大差別。
臨床治療:1、脾痛的治療經驗方。用荔枝核為末,每服二錢,醋送下,數服即愈。2、治脾痛脹滿。用豆蔻仁二個,酒煎服。3、心脾痛。用田螺殼在松柴火為燒過,研為末,以烏沉湯、寬散之類調服二錢,此方名“水甲散”。4、心脾氣痛,有痰。用牡蠣煅成粉,酒送服二錢。5、心脾氣痛(胸膛軟處有一點作痛、俗稱心氣痛,實乃胃脘有滯所致或起因于氣或起因于寒)。用香附子醋浸,略炒,研為末,另用高良姜酒洗幾次,略炒也研為末。兩工分別收存,治病時起因于寒者,姜二錢、附子一錢。起因于氣者,附子二錢、姜一錢。起因于氣與寒者,姜、附等分。三種情況都以熱米湯加一匙姜汁和一小撮鹽把藥送下。服藥七、八次后,病根可除。
預防保健:一般脾臟是不會出現疼痛的感覺的,因為內臟神經是不具有精準的定位功能的。如果是左上腹側面出現明顯的疼痛的感覺,那就需要考慮是脾包膜受到牽拉導致的疼痛,因為脾臟包膜上的神經十分豐富,需要考慮是否外傷導致的。建議到當地醫院外科求治,明確病因對癥治療。這是氣血不和引起的,主要是脾胃虛弱,脾失健運,氣血不和,不能濡養脾臟。平時嗜好辛辣、寒涼及刺激食品、情志不遂、酗酒、吸煙及勞累等因素會誘發或加重的,可以口服理中丸和保和丸,清淡飲食。平時可以多吃山藥和大棗,多飲水和多吃水果,盡可能不要太勞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