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動脈斑塊導致的狹窄是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表現,其嚴重程度直接關系到患者的健康風險。一般來說,頸動脈斑塊的狹窄程度可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
輕度狹窄通常指動脈內徑縮小在50%以下,此時患者可能無明顯癥狀,但應引起高度重視,通過調整生活方式如戒煙、控制體重、增加運動量等,以及必要的藥物治療,來預防狹窄進一步加重。
中度狹窄時,動脈內徑縮小在50%-69%之間,患者可能會出現頭痛、頭暈等癥狀。此時,除了生活方式干預外,醫生還可能會考慮使用抗血小板聚集劑如阿司匹林,以及他汀類藥物來降低膽固醇水平,穩定斑塊,防止血栓形成。
當狹窄程度達到重度,即動脈內徑縮小70%以上時,患者面臨的風險顯著增加,可能會出現失語、肢體感覺障礙等嚴重癥狀。此時,除了藥物治療外,手術治療如頸動脈內膜切除術或頸動脈支架植入術等,往往成為必要的選擇。
頸動脈斑塊的形成和發展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血脂升高、血管內皮損傷等。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患者應遵醫囑,綜合考慮個人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同時,定期就醫檢查,及時調整治療方案,也是保障健康的重要一環。如有疑慮或癥狀出現,應積極就醫,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