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東西起血泡可能是燙傷、創傷、食物過敏、細菌感染、病毒感染等原因引起的,應及時給予規范的治療。
1、燙傷:
吃東西的時候如果溫度比較高,可能會導致口腔黏膜被燙傷,出現起血泡的現象,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用無菌注射器將血泡刺破,然后再使用康復新液、冰硼散、青黛散等藥物治療,可以直接涂抹在患處,有助于緩解疼痛,促進口腔黏膜恢復,平時應避免攝入過燙的食物,以防再次被燙傷。
2、創傷:
如果吃的食物比較干燥或者堅硬,可能會導致口腔黏膜被過度摩擦,造成起血泡,也可以在醫生的操作下用無菌注射器將血泡刺破,保持口腔內的衛生,促進恢復。
3、食物過敏:
自身若屬于敏感體質,對于所吃的食物過敏,吃了之后可能會導致機體產生過敏反應,使皮膚、黏膜的毛細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從而出現起水泡、血泡并伴有瘙癢等癥狀,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氯雷他定片、依巴斯汀片、馬來酸氯苯那敏片等抗組胺類藥物治療,直接口服即可,可通過拮抗組胺H1受體緩解過敏癥狀。
4、細菌感染:
如果不注意飲食衛生,攝入了不潔凈的食物,也可能會引起細菌感染,導致局部發生炎癥反應,出現起血泡、丘疹等癥狀。可以遵醫囑口服紅霉素腸溶片、阿莫西林膠囊、阿奇霉素分散片等藥物治療,餐后1~2小時之間服用,可以起到抗菌消炎的作用。
5、病毒感染:
吃食物時如果不注意衛生,也可能會引起病毒感染,出現以上癥狀,可以遵醫囑服用利巴韋林顆粒、阿昔洛韋片、更昔洛韋分散片等藥物治療,也可以選擇在餐后1~2小時之間服用,有助于抑制和殺滅病毒,改善癥狀。
平時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合理飲食,預防飲食不當造成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