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出現腹水時血漿白蛋白水平通常應低于30g/L。這一指標對于診斷腹水的成因及評估肝硬化病情具有重要意義。
白蛋白是由肝臟合成的一種重要蛋白質,在維持人體血漿膠體滲透壓中扮演著關鍵角色。肝硬化時,肝細胞受損,合成白蛋白的能力大幅下降,導致血漿白蛋白減少。當血漿白蛋白低于30g/L時,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使得血管內的液體更易滲出至腹腔,從而形成腹水。低白蛋白血癥還會帶來一系列不良影響,如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風險,以及影響藥物的代謝和分布。因此,在肝硬化腹水的治療中,糾正低白蛋白血癥是關鍵方法。
針對肝硬化腹水的治療,除了補充白蛋白以提高血漿膠體滲透壓外,還需采取綜合治療措施,如限制鈉鹽攝入,以減少腹水的生成;使用利尿劑,促進排尿,有助于腹水的消退;對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硬化,可應用抗病毒藥物,如利巴韋林顆粒、鹽酸伐昔洛韋膠囊、泛昔洛韋片等,以控制病情進展;若藥物治療無效,且符合手術條件,可考慮肝臟移植手術,以恢復肝臟功能,從根本上解決腹水問題。
在治療過程中,患者應戒煙酒,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以配合醫療措施,促進康復。如出現不適癥狀,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