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阻塞臨床上是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癥狀一般有慢性咳嗽、咳痰、氣短、胸悶、呼吸困難等,可以通過臨床癥狀、病史、肺功能檢查、CT檢查、核磁共振成像等方式診斷,身體出現不適后,應及時就醫治療。
一、癥狀
1、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由氣流受限導致呼吸困難的肺部疾病,通常與遺傳、大量吸煙、空氣污染等原因有關,慢性咳嗽是此疾病的常見癥狀,通常會在早上起床和夜間時出現。
2、咳痰:多數患者還會伴有咳痰的情況,痰液通常為白色黏液,患者早上起床后會出現劇烈咳嗽,將痰咳出后,癥狀可得到緩解,如果病情較重,痰液可能會呈黏液膿性,不易咳出。
3、氣短:由于患病后肺部功能受到影響,患者會感覺身體虛弱無力,活動之后可能就會出現氣短的情況。
4、胸悶:此疾病會導致氣道狹窄或阻塞,使進出氣體減少,因此會出現胸悶的癥狀。
5、呼吸困難:如果患病后沒有及時治療,導致病情加重,支氣管遠端持續異常,導致肺容積增大,就會影響正常呼吸,患者可能會出現呼吸困難、頭暈等癥狀。
二、診斷
1、臨床癥狀:患者如果出現上述癥狀,便可能是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病史:醫生會根據患者長期大量吸煙史、是否長期接觸有害物質、家庭史等方面進行判斷。
3、肺功能檢查:肺功能檢查是呼吸系統疾病的常用檢查之一,主要用于檢測呼吸道通暢的程度、肺容量的大小等,可以通過此項檢查判斷是否患有疾病。
4、CT檢查:此項檢查可以判斷肺部的結構是否發生變化,能夠輔助醫生診斷是否患有該疾病。
5、核磁共振成像:能夠檢查患病部位是否存在病變,還可以觀察病變范圍以及嚴重程度,也可以通過此項檢查進行診斷。
患病后,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氣霧劑、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注射用青霉素鈉等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