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完孩子是指分娩后,大腿根是指腹股溝。孕婦分娩后腹股溝疼可能是過度勞累、寒冷刺激、毛囊炎、淋巴結炎、腰椎間盤突出癥等原因導致,可以通過加強護理、物理療法、藥物治療的方法緩解,此時還要及時就醫。
1、過度勞累:
由于分娩的過程中會增加盆底周圍肌肉的負擔,還可能會累及腹股溝部位,使局部出現疼痛感,屬于分娩后的常見癥狀,通常在一段時間后會自行恢復。此時可以適當的對局部按摩,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幫助癥狀緩解。
2、寒冷刺激:
如果分娩后沒有注意身體的保暖,會因為寒冷刺激腹股溝部位而引起組織痙攣,此時會出現疼痛,皮膚表面的溫度也會有所下降。需要加強身體的保暖,保持室內溫度適宜,并根據天氣變化及時添減衣物,能夠促使皮膚溫度升高,還可以緩解癥狀。
3、毛囊炎:
分娩后會引起身體免疫力下降,如果腹股溝部位的毛囊受到細菌感染,炎癥刺激會出現疼痛,還會伴有丘疹、瘙癢、腫脹等癥狀。可以遵醫囑使用紅霉素軟膏、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乳膏等藥物治療,用藥時需要先將腹股溝部位清洗干凈,然后將藥物涂抹于患處并輕輕按揉,能夠促進藥物吸收。
4、淋巴結炎:
若細菌侵入了腹股溝部位的淋巴結,會引發炎癥反應,此時會出現疼痛性淋巴結腫大,還可能會伴有發熱、肌肉酸痛以及身體乏力等癥狀。可以遵醫囑服用氨芐西林膠囊、阿莫西林膠囊、羅紅霉素膠囊等藥物治療,在用藥期間也不建議哺乳。
5、腰椎間盤突出癥:
此疾病和腰椎退變、慢性損傷積累有關,患病后會出現腰部疼痛,還可能會壓迫神經根而引起腹股溝部位疼痛,并且在分娩后容易加重病情,嚴重時會出現下肢麻木、間歇性跛行等癥狀。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布洛芬緩釋膠囊、對乙酰氨基酚片、雙氯芬酸鈉緩釋片等藥物治療,在用藥期間不能哺乳,以免對嬰兒造成影響。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不能進行劇烈的運動,并且要保證充足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