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的實驗室檢查一般包括肝功能測試、血液學檢查、病原學檢測和影像學檢查。這些檢查對于評估肝臟功能、確定病因以及監測病情進展至關重要。
肝功能測試是評估肝臟合成、排泄和解毒功能的重要手段。其中包括血清轉氨酶如谷丙轉氨酶(ALT)和谷草轉氨酶(AST)的檢測,這些酶的升高往往提示肝細胞受損。此外,血清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比例也能反映肝臟的合成功能。
在血液學檢查方面,全血細胞計數可以幫助發現因脾功能亢進導致的血小板減少或白細胞減少。凝血功能的檢查如凝血酶原時間(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可以評估肝臟的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
病原學檢測對于確定肝硬化的病因尤為重要。如檢測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的標志物,以判斷是否由病毒性肝炎導致的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檢測則包括抗核抗體(ANA)、抗平滑肌抗體(SMA)等。
影像學檢查中,超聲波檢查是首選的非侵入性診斷方法,能夠檢測肝臟的大小、形態及實質回聲情況。計算機斷層掃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則能提供更詳細的肝臟結構和可能的并發癥信息。
如出現不適癥狀,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