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一種以持續呼吸道癥狀和氣流受限為特征的慢性疾病,多種因素可引發該病,發病機制也較為復雜。
一、慢阻肺的主要病因
1、吸煙:是慢阻肺最重要的環境發病因素。煙草中的焦油、尼古丁等化學物質能損傷氣道黏膜,進而引發慢性炎癥。
2、環境污染:長期處于空氣污染環境中,吸入職業粉塵和化學物質等,會增加患慢阻肺的風險。
3、遺傳因素:慢阻肺的發病存在家族聚集傾向,像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等遺傳因素,與慢阻肺發病相關。
二、慢阻肺的發病機制
1、慢性炎癥: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等炎癥細胞浸潤氣道和肺組織,釋放多種炎癥介質,引發持續性炎癥反應。
2、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當蛋白酶增多或抗蛋白酶不足時,會破壞肺組織結構,促使肺氣腫產生。
3、氧化應激:氧化物增多會直接破壞蛋白質、脂質和核酸等眾多生化大分子,導致細胞功能障礙甚至死亡,同樣會破壞肺泡壁,形成肺氣腫。
在治療慢阻肺時,常用以下藥物:支氣管舒張劑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抗炎藥物如糖皮質激素;祛痰藥如氨溴索。另外,磷酸二酯酶抑制劑如羅氟司特,以及新型祛痰藥物如乙酰半胱氨酸等,對慢阻肺的治療也起著重要作用。
了解慢阻肺的病因和發病機制,有助于針對性地治療和預防該病,提高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