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的朋友告訴我,他總是頻繁感到胃脹、胃痛,甚至有時還會出現惡心、嘔吐的癥狀,于是我陪他去醫院就診。
醫生聽完朋友的描述后,建議他進行了胃鏡檢查和幽門螺桿菌檢測。檢查結果出來后,醫生診斷朋友患有慢性胃炎,且幽門螺桿菌呈陽性。針對朋友的情況,醫生建議朋友要特別注意飲食,避免食用刺激性、不易消化的食物。
朋友想到他平時喜歡吃海參,但是不知道在患有胃部疾病期間,適不適合吃海參,于是向醫生詢問:海參到底是養胃還是傷胃?
醫生解釋說,胃不好的患者是可以適量食用海參的,海參含有較高的蛋白質和礦物質,并且具有人體所需的氨基酸成分,可有效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不過海參不屬于藥物,并不能達到養胃的效果。
但是過量食用海參是傷胃的,尤其是對于慢性胃炎患者來說,海參中的某些成分于胃壁黏膜會產生刺激性作用,甚至會引起胃脘脹痛、吞酸吐苦等不良癥狀反應。
海參因其豐富的營養價值和獨特的滋補效果而備受推崇。然而,在享受海參美味的同時,也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適量食用,避免過量:過量食用海參可能導致消化不良、腹瀉等問題。建議每次食用海參的量控制在50-100克,每周2-3次為宜。這樣既能保證營養的均衡攝入,又不會給身體帶來負擔。
2、注重烹調方式:建議選擇清蒸、燉煮等低溫烹調方式,一般燉煮30分鐘左右即可,避免高溫油炸或長時間燉煮,以免破壞海參中的營養成分。同時,在搭配食材時,也要注重營養均衡,可以搭配一些蔬菜、豆腐等食材,以提供更全面的營養。
這次陪診經歷讓我深刻認識到,海參并非人人皆宜的養胃佳品,對于某些人群來說,它可能會成為傷胃的元兇。
在選擇食物時一定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和醫生的建議來合理搭配,在嘗試新的滋補食材時,一定要注意觀察身體的反應,一旦發現不適,應立即停止食用,并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