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源性水腫。水腫首先出現于身體下垂部位,下垂部流體靜水壓較高,能起床活動者最早出現于踝內側,行走活動后明顯,休息后減輕或消失,經常臥床者以腰骶部明顯,顏面部一般不腫,水腫為對稱性,凹陷性。此外通常有頸靜脈怒張、肝大、靜脈壓升高,嚴重時還出現腹水等右心衰竭的其他表現。
二、腎源性水腫。水腫特點是疾病早期早晨起床時有眼瞼與側面水腫,以后發展為全身水腫,腎病綜合征時為重度水腫,常有尿常規改變,高血壓,腎功能損害的表現。
三,肝源性水腫。多見于失代償期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主要表現為腹水,但亦可首先出現踝部水腫,臨床上多具有肝功能減退和門靜脈高壓的表現,如黃疸,蜘蛛痣,脾大,腹水,腹壁靜脈曲張等。
四,營養性或肝性水腫。為全身性伴代謝明顯下降,水腫早期可局限于下肢或面部,當蛋白質缺乏加劇時可發展為全身性水腫,并可出現胸腔積液,腹水,基礎代謝率、血膽固醇濃度和空腹血糖濃度、血漿蛋白均可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