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踝骨折后,即使經過長時間恢復,部分患者在走路時仍可能感到疼痛。這種疼痛可能源于多方面因素,包括局部功能恢復不良、骨質增生或畸形愈合,以及軟組織損傷等。針對這些不同原因,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至關重要。
局部功能恢復不良是常見原因之一。長時間固定可能導致周圍組織粘連,活動時產生牽拉痛。此時,進一步的功能訓練和物理治療,如烤電、熱敷等,可有助于松解粘連,緩解疼痛。
另一方面,骨折愈合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骨質增生或畸形愈合,也可能導致走路時疼痛。這種情況下,輕度創傷性關節炎可通過休息、消炎鎮痛治療及局部物理療法進行緩解;而較嚴重的病例則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此外,軟組織損傷同樣不容忽視。骨折時伴隨的軟組織損傷,如果未得到妥善處理,也會持續引發疼痛。治療時可考慮使用對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片等藥物。
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用藥和治療過程中應嚴格遵醫囑,避免藥物不當使用。同時,如果疼痛持續不減或加重,應及時就醫,以便專業醫生進行準確診斷和相應治療。骨折后的恢復是一個復雜而個體化的過程,患者的積極配合和耐心同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