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壞血酸是指維生素C。維生素C高可能是攝入過量、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腎結石、糖尿病等原因引起的,一般建議及時就醫,進行針對性治療。
1、攝入過量:
維生素C廣泛存在于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中,如果長期大量服用含有維生素C的保健品和藥物,可能會導致血液中抗壞血酸水平過高。出現以上現象應及時停止補充維生素C,一般停藥后,癥狀可得到緩解。
2、腎小球腎炎:
發病后可造成腎小球濾過功能損傷,維生素C可能會隨著腎小球濾過滲透到尿液中。同時患者也可出現排尿頻率增加、血尿、水腫等多種癥狀。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應用醋酸潑尼松龍片、氫氯噻嗪片、環孢素軟膠囊等藥物治療。
3、腎病綜合征:
腎病綜合征的發病原因可能與藥物因素有關,也有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本病通常會影響維生素C在體內的正常排泄。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應用注射用環磷酰胺、甲潑尼龍片、苯丁酸氮芥片等藥物治療。
4、腎結石:
代謝異常、藥物因素等原因可能會引起尿液中酸性鹽、礦物質等成分在腎臟內形成結石,從而引起腰腹部絞痛、血尿等癥狀,并且可能會導致檢查結果高。可以遵醫囑使用金錢草顆粒、排石顆粒、復方雞內金片(口服。一次2-4片,一日3次。)等藥物輔助改善,如果使用藥物得不到改善,可以在醫院通過體外沖擊波碎石術、經皮腎鏡取石術等手術方式進行治療。
5、糖尿病:
通常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胰島素分泌或利用障礙,如果糖尿病控制不好,可能會出現上述現象。建議糖尿病患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鹽酸二甲雙胍片、格列齊特片、雙瓜糖安膠囊(口服,一次2粒,一日3次,連服一個月。)等藥物進行降糖治療。同時,在飲食上還需要避免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如巧克力、糖果等。
患者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相關檢查,明確病因后對因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