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臉面癱,可能是由于中樞神經系統病變引起的顱內腫瘤、腦血管疾病、病毒感染等,亦或者是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導致的面部神經受損、外傷、或特發性面神經麻痹等,具體如下:
1、中樞神經系統病變:
如顱內腫瘤、顱內感染、腦血管疾病等,影響到了面神經的上運動神經元,易導致患者出現上述癥狀。若是病毒感染,或者著涼導致了面神經炎,患者也會出現上述癥狀,表現為額紋變淺,皺眉無力,同時吃飯會出現流口水的癥狀,針對顱內腫瘤可根據部位和大小考慮手術切除、放療、化療等,顱內感染需應用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如頭孢地尼、阿莫西林等,腦血管疾病主要通過改善腦供血、抗血小板聚集治療的藥物進行治療,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2、周圍性面神經麻痹:
通常源于面部神經受損、感染、外傷或者特發性面神經麻痹。特發性面部神經麻痹的病因不明,有可能來自于病毒感染,治療方法主要包括應用抗病毒藥物,比如阿昔洛韋、泛昔洛韋等,應用營養神經藥物,比如甲鈷胺、谷維素等,應用激素類藥物,比如潑尼松、地塞米松等。
除上述常見疾病外,還有其他可能引起面癱的疾病,如吉蘭巴雷綜合征、神經萊姆病等,通常這類疾病易引起雙側面癱的風險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