膿毒敗血癥,一種嚴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主要由細菌侵入血液循環,在其中大量繁殖并產生毒素而引發。這種病癥能導致高熱、寒戰、全身不適等嚴重癥狀,甚至危及生命。
膿毒敗血癥的引發原因多樣,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嚴重創傷或感染
如開放性傷口、大面積燒傷或腹腔內感染等,這些情況下,細菌容易通過破損的皮膚或黏膜進入血液。
2、醫療操作不當
如手術、靜脈導管插入、留置尿管等,若操作不規范或器械消毒不嚴格,也可能導致細菌侵入血液。
3、慢性疾病
如糖尿病、慢性腎功能不全等,會降低機體免疫力,增加感染風險。
4、免疫系統受損
如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或患有艾滋病等免疫系統疾病,也會使患者更易受到細菌感染。
在治療膿毒敗血癥時,醫生通常會根據病原體的種類和藥敏試驗結果來選擇抗生素。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類(如青霉素G、阿莫西林等)、頭孢菌素類(如頭孢噻吩、頭孢唑林等)以及氟喹諾酮類(如環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這些藥物能有效殺滅或抑制細菌生長,從而控制感染。
膿毒敗血癥是一種危急重癥,需要及時診斷和治療。了解其發病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對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質量至關重要。